脱贫攻坚知识视频 2020脱贫攻坚有哪些经典的人物事迹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脱贫攻坚小知识视频,以及2020脱贫攻坚有哪些经典的人物事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2020脱贫攻坚有哪些经典的人物事迹

1、张保才

张保才,四川种都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员工,农学硕士。他扎根农村八年,凭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参与蔬菜产业规划,给当地群众传授蔬菜培养技术知识,指导田间生产;

开展技术培训,积极主动利用各种资源联系蔬菜销售,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张保才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称号。

2017年,种都高科与简阳市(现东部新区)董家埂镇深洞村村委会共同建立了约40亩的蔬菜展示园区。张保才和同事们一起,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摸索每季蔬菜的最佳播种期、定植期。

为克服新建园区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他们在蔬菜大棚内育苗,自己动手铺设电热线,首次在深洞村通过电加热的方式育出健壮的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幼苗。

张保才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联系村委会,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会议和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对种植户、附近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已先后开展了30多场培训,参加培训的村民超过4000人。

张保才不仅向村民们详细讲解各茬口蔬菜安排特点、不同蔬菜大类管理细节和要点等技术知识,还多次深入种植户的田间地头,实际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经过张保才的积极争取,种都高科入驻深洞村后全部聘用贫困户担任生产工人,并按季节进行人员轮换。仅此一项,每位贫困户每年平均可以增加收入26800元,有力地助推了深洞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2、曾文玉

曾文玉,成都东部新区芦葭镇扶贫办、经济办主任。

曾文玉负责的经济办、扶贫办任务重、责任大。建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落实脱贫攻坚“四级帮扶体系”,创新“1+N+1”帮扶机制,推出“贫困户积分考核办法”。

在一肩挑起引导全镇经济发展的“箩”的同时,她又一肩挑起脱贫攻坚不落一人的“筐”。

曾文玉创新模拟第三方“督查”,“下深水”,不打招呼,主动出击,模拟第三方机构,下村入户到群众身边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三年来,她制作脱贫攻坚“暗访视频”约300分钟,解决问题约100项。

要想脱贫奔康,发展产业是关键。曾文玉与镇农业中心工作人员一起,深入田间地头,组织技术交流,鼓励农民种植草莓。芦葭镇成立草莓合作社,申请注册草莓商标,草莓种植从2016年的“0”到2018年的“1000”亩,增加产值约1200万元。

为落实全方位帮扶,曾文玉建起低保、特困、60岁以上老人、五保、残疾人等弱势贫困户的动态管理台账,建立贫困学生动态管理台账。“三免一补”、“雨露计划”、“百工技师”、贫困户就医报销等政策一一得到落实。

曾文玉还牵头实施能力扶贫提升行动,整合职业培训资源,采取定向、订单等培训方式,加大对有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者的择业观念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就业培训需求的贫困人口应培尽培。

曾文玉组织开展“以‘典’带面·感恩教育”宣讲活动,通过发动、宣传、评选、表彰、巡回宣讲5大步感化教育贫困户,把典型事迹编成了快板,把说教与会变成故事会,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

为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解决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曾文玉和同事们一道,想出三个“精囊妙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她还深入实施社会扶贫,积极对接北京邮储银行帮扶芦葭镇的20名贫困家庭学子。

3、肖鹏

肖鹏,成都青白江区福洪镇龙王村党支部书记。他长期在农村工作,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

自青白江区实施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以来,肖鹏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全力推动全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肖鹏注重加强宣传,深入各组调查研究,确定帮扶对象。他充分利用广播、微信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充分保障了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他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龙王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他对本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有了很深的认识。

肖鹏积极引导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川明参和黄精,并把劳动力技能培训这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让有生产经验的农户传授经验,指导种植。

他还大力支持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引导贫困户养殖生猪、山羊,种植水果、蔬菜。在肖鹏的带领下,龙王村优化了产业结构、村民拓展了增收渠道。

肖鹏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为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当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导致村道受阻、村民们无法通行时,他因为担心山上的村民采摘的农产品无法运出来而吃不进睡不着。他连夜联系挖掘,一大早便组织群众疏通道路,以解群众后顾之忧。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肖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拼尽全力为农村群众服务,为农村发展出力。

4、张瑾

张瑾,成都简阳市人民法院审管办副主任、青工委主任,2018年6月派驻简阳市禾丰镇安全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驻村伊始,张瑾便发动全村党员组建党员先锋队,全覆盖走访入户,宣传政策法律,收集社情民意,粘贴“连心卡”,拉近干群距离。

她建立微信村群收集意见建议,一有空就在村里四处走访,全面掌握村情民情,带着村社干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张瑾还注重多方听取意见了解实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对策建议。

作为社区规划师,张瑾走访乡贤,实地勘察村里的自然风光及人文古迹,挖掘本村红色文化、民间文化资源。她还提出“水墨桃源四季安全”的社区治理定位,并设计改造方案,全力展示安全村的特色。

张瑾还千方百计争取帮扶资金,推动实施太阳能路灯安装、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升级、安和小区风貌改造等项目。

为推进农村诉源治理工作,她率先在村级配置“诉讼服务通”设备,精心培育业主委员会等自组织,在田间地头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

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张瑾把发展方向瞄向了特色产业。她带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多方考察,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推动安全村成立四季绿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引驻企业共同打造300亩多穗石柯(甜茶)种植基地,双方出资入股、企业保底收购,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1583人受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6人)。

张瑾还作为产品“代言人”,参与第一书记带货直播等活动,推进农产品进超市、进机关、进展览、进社区、进小区。疫情期间,张瑾建立安全村农产品微信群,链接城乡、平衡供需,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组织村民抢收蔬菜支援武汉13家医院。

张瑾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全面推进安全村乡村振兴工作,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荣获简阳市农村改革先进个人、乡村振兴青年标兵称号。

5、吴志成

吴志成,四川省浙江商会副会长、成都市双流欣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简阳成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草莓种植20余年。

吴志成始终把群众脱贫致富奔康主动扛在肩上,全力助推简阳市金马镇经济发展、产旅融合和乡村振兴。

2016年,吴志成受邀到金马镇考察扶贫工作。在了解到金马镇土壤适合种植草莓、蔬菜等经济作物之后,吴志成下决心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传授草莓种植技术,带领金马镇的乡亲们共同致富。

吴志成在金马镇桤木村建立草莓种植实验基地,主动吸纳贫困户和有意愿群众种植大棚草莓,为他们免费提供种植、滴灌、药物使用等技术,并负责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回购销售。

对确实困难的群众,吴志成的公司采取先帮助垫付种苗、农资等费用,待草莓产出后,公司在收购款中进行抵扣。

这些举措极大解决了贫困户种植草莓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种植草莓收益良好,且没有资金上的后顾之忧,金马镇的群众,特别是广大贫困户种植草莓的热情高涨,金马镇草莓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9年底,吴志成带领金马镇群众种植了1000余亩大棚草莓,亩纯利润2万元以上。

金马镇桤木村是2014年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25人。吴志成牵头成立金马镇双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农户”模式,在桤木村大力发展草莓种植,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助推全镇贫困户家庭增收致富,在吴志成的建议下,金马镇在成立双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又在各村建立分社,就近提供长期就业岗位和短期用工岗位。3年时间内,合作社安置1000余人就业,惠及近200个家庭近2000余人次,真真正正帮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3篇

创作思路:

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正文:

第1篇:

提起脱贫攻坚,最让我难忘的便是那段到村扶贫的时光。从吉林伊通镇关家村包村干部到关家村的“小林书记”,到贫困户王中生的帮扶责任人,再到镇青年志愿者爱心服务队的志愿者。

真心求教,立志于“学”,收获扶贫“业务熟”。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包村干部,我认真向单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关家村村屯干部请教,认真学习脱贫攻坚业务知识。

详细了解脱贫攻坚各项程序,学深悟透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脱贫攻坚工作的要领方法,打开工作局面。

组织召开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会,下发扶贫政策手册,并根据关家村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对照扶贫政策,充分利用各项扶贫政策,有重点及针对性地宣传医疗金融、教育等政策,让贫困户能真正享受到扶贫政策,确保扶贫政策户户知情、人人知晓。

不惧困苦,立志于“勤”,收获百姓“暖心笑”。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刚担任关家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我对农村工作、全村贫困户基本情况除了材料上的文字,几乎一无所知。

经过一段时间的到村锻炼,我对全村26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大事小情,做到张嘴就来,情况全掌握、困难全清楚、贫困户全熟识,贫困户们对胖乎乎的“小林书记”也印象深刻,都知道有个经常来家里嘘寒问暖,积极解决问题的“小林书记”。

在农忙的时候,凌晨五点就到村上带领村屯干部走访贫困户,核查核准贫困户相关信息。知道贫困户徐国春的大米见底了,便自掏腰包给徐国春家买了自家吃的大米,一直因为脑出血后遗症行动不便经常喜怒无常的徐国春见到“小林书记”总是笑嘻嘻的。

知道徐国春的妻子照顾徐国春在收苞米时精力不够,便协调村干部帮助借用收苞米的机器;知道贫困户徐铭浩在读书,便积极帮助研究教育帮扶相关政策;知道贫困户吴亚山的妻子因为拉苞米途中摔下来住院,便去看望并自掏腰包送上慰问金……

虽然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能做的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我愿意怀揣着年轻人的“脱贫梦”,带着对困难群众真挚的关怀以及对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工作由衷的热爱,用真心收获真情,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

第2篇:

生活中处处需要爱,爱,无处不在。它也许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是枯树的一片新绿;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是夜空中一颗颗闪耀点缀的星星……教育扶贫便是这爱的种子。

我是小法仪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根据教育局、汤峪镇教委、学校的统一安排,我跟学校的二十多名教师一样都被安排了入户帮扶。吴诗曼便是我帮扶的一名学生。

年初,我与同学校的众多同事一样,拿着扶贫宣传资料,开始了我的扶贫之路。在第一次去吴诗曼家之前,我心里多少有些忐忑。

因为在学校时我就从吴诗曼口中了解了一些她家的情况:其爷爷是位聋哑人,奶奶从小便患有小儿麻痹,父亲也患有小儿麻痹症,并且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鉴于这样的家庭情况,我这次上门扶贫会不会吃个闭门羹呢?

步行20多分钟后,我们终于通过打听来到她家,果不其然,她家大门紧锁,于是我通过打听在村子里玩耍的孩子群中找到了正在嬉戏的吴诗曼。

我通过询问得知,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爷爷奶奶这几天在果园干农活还没有回来,在无人监管的处境下,她自己也就没有自觉得去完成家庭作业,而是在和同学在玩耍嬉戏。

正在我了解情况的时候,她爷爷奶奶干完活回来了,急忙招呼我和一行的同事去家里坐坐。就这样,吴诗曼才回到了家里,在向家长了解了家庭实际情况宣传完教育扶贫政策后,看到她还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想法。

我就主动询问她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她才告诉我她在学校做了一点,还有很多没有完成,有些题她还不会做,我就开始给她讲解当天的作业,讲解中我发现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乘法口诀还没有记熟!我就主动帮她分析乘法口诀表的规律,帮她记忆,并告诉她要抽时间尽快背熟……

通过入户走访,我近距离得深入了解到了吴诗曼的家庭情况和学习困难,在接下来的时间了,我一有时间就找吴诗曼谈心,了解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利用课间及闲余时间帮她复习数学学习中的知识,同时在班里也指定了两名学优生对她进行学业、学习习惯上的帮扶。

第3篇:

大学好友现今是一名忙碌而又充满激情的扶贫驻村干部,平时和她的通话多在五分钟内结束,昨晚她却破天荒找我煲了一个小时的“电话粥”,聊天内容无不表达着她对脱贫攻坚的信心以及决心,也“泄露”了部分扶贫干部“走”“骂”“观”“花”的工作方式。扶贫干部的“走”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扶贫干部有三条路要“走”,一是走最偏远、艰难的路,跋山涉水、风雨兼程,走向最需要帮助的群众家中,了解群众最真实的情况;二是走最真诚的路,通过走访、谈心、拉家常的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听民意、解民忧、聚民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真正做到走实走心;三是带领群众走致富路,俯下身子、挑起担子,了解当地实情,发掘当地资源特色,争当产业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带头羊”。

扶贫干部的“走”,带着“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他们脚踏实地,一条路走到底,走向基层、走向一线、走向群众心里。

扶贫干部的“骂”是“忠言逆耳利于行”。2019年10月,一条题为“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视频,引起网友纷纷点赞。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为何视频中扶贫干部指责贫困户并未被骂,反倒好评如潮?细品不难发现,“爱之深而责之切”,扶贫干部的“骂”更多的是其一颗以群众为出发点的赤诚之心。

在这攻城拔寨关键时期,扶贫干部要在“骂”中将“授之以渔”的奥秘“破译”,将懒汉和“装睡”的贫困户“骂醒”。要敢“骂”,并通过“骂”的“激将法”,引导贫困户讲道理、转变思维,真正振作起来,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用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扶贫干部的“观”是“一枝一叶总关情”。观世间百态,品人生百味。扶贫干部更是要在实践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认清形势,细查民情,做到不被浮云遮眼,亦不错过任何细枝末节,始终坚持群众事无小事。

要聚焦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痛点、难点、热点、堵点,找准精准施策着力点,抓实责任,坚持目标,以解决突出制约脱贫攻坚问题为突破口,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针对问题精准发力,强化责任体系支撑,聚焦政策效应,逐一突破,全力补齐短板。

扶贫干部的“花”是“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这就要求扶贫干部们多花时间、多花心思、多花精力、多下功夫。

要树立起愚公移山之志,把脱贫攻坚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攻坚任务紧紧抓在手上,不畏困难,躬身实干,久久为功。始终保持真抓实干、务实担当,走上田埂、踏入泥地、心系群众、不务虚功。

除了“走”“骂”“观”“花”,扶贫干部们也在勤找路子、想法子,“解锁”更多方式,不断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磅礴力量!

新时期脱贫攻坚,两个确保是什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扩展资料:

国务院2016年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规划》提出,脱贫攻坚工作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等重要原则。

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摘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规划明确,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通过产业扶持,帮助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帮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约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并动态调整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规划以“老、少、边、穷”地区为重点,通过实施百万公里农村公路、小型水利扶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网络通信扶贫、以工代赈等9大工程,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解读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脱贫攻坚小知识视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20脱贫攻坚有哪些经典的人物事迹、脱贫攻坚小知识视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