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常见知识 抽血的小知识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抽血常见小知识,抽血的小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这是我之前写的一个文章,如何简单快速的看懂血常规报告。

这是一张常见的血常规报告单,上面有纷繁复杂的好多项指标

是不是感觉眼花缭乱

那么多项目,对的起那十几块钱了!

所以现在大街小巷很多身穿白大褂的大忽悠

“大妈,过来啊,免费给您进行血液检查,我们的这个检查可以测几十项项目呢!”

进入正题,血常规单首先可以分三个大的部分

然后我们再划掉一些大家看不懂,实际生活中也不需要理解的项目,让这个检查单简单一点

对了,血型和RH血型在血常规中是不包含的。

好,其他的就别看了。

掌握这几项就可以了。

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所有的检查都是服务于临床的,所有的检查报告一定要结合临床的症状和体征来分析。这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作为病人,了解个大概和常见的情况就可以了。

第一,我们先看红细胞部分:

这一项在临床中主要用来判断你的血量!

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贫血,红细胞数量下降,血红蛋白数量下降!

导致贫血的原因就很多了,比如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等等。

红细胞数量增加的情况有造血异常,脱水等。

第二,看白细胞

在临床中用得最多的是看你有没有感染,比如你喉咙痛,发烧了,去医院。医生就要给你做一个血常规,看看白细胞的变化情况。

如果细菌感染,白细胞的数量会上升,

而且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会明显上升,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时候

如果是病毒感染,白细胞上升的不会太明显,但是淋巴细胞的比例会明显上升,比如流感。

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细胞的比例会上升

白细胞过分的上升了,那还有可能是韩剧三宝白血病,不过发生的概率非常低,免得有人要瞎想

白细胞下降,有可能是严重的感染,造血系统疾病等

还要进行进一步检查

第三,血小板

血小板是用来止血的,因此一些紫癜的病人,血小板会下降。

(受邀回答嘉宾:瑞金检验李博士)

去医院看病做化验,血常规做得最多的项目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血常规是手工法检测的,一般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分类。随着全自动血球仪的广泛应用,血常规报告单上也有20个左右项目了。那么要重点看哪些指标、这些指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血常规报告单上的项目虽然很多,但仍然是围绕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来进行的。

(一)白细胞

白细胞项目包括计数、分类(中性粒、淋巴、单核、嗜酸粒、嗜碱粒细胞等)。对计数来说,虽然不同医院、不同设备的参考范围不完全一样,但对成人而言,都以高于10×109/L也就是1万/微升作为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或者细菌感染的指标;而以低于4×109/L也就是4千/微升作为判断是否免疫力降低的指标。分类计数时,主要看“中性粒”和“淋巴”。一般认为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升高,例如超过70%,倾向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单核、嗜酸粒、嗜碱粒细胞与一些感染及过敏反应有关,但因为其本身所占比例较小,影响了其实用价值。

白细胞项目在儿科的意义更大,因为儿童的造血功能更为旺盛,对感染的反应性也更强。对儿童来说,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结果分析要考虑其年龄,一般而言,新生儿的白细胞计数可以达到20×109/L也就是2万/微升,随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总体上,6至8岁以内的儿童,白细胞计数的正常值可以略微放得高一些。另一个现象是中性粒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倒置,这个时间大约在4-6天到4-6岁。就是说,新生儿是中性粒多于淋巴,到了4-6天二者相等,然后淋巴超过中性粒,到4-6岁时,二者再度相等,6岁以后直到成人,便是中性粒多于淋巴了。在看儿童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C反应蛋白(CRP)已成为许多医院血常规的伴随项目,其临床意义是连同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来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

(二)红细胞(三)血小板

众所周知,血小板是管凝血的。血小板指标包括计数、压积、平均体积、分布宽度等。最主要就是看血小板计数,一般认为低于100×109/L时,患者会有凝血功能降低的风险,且随着血小板计数的降低而更为严重;如果低于50×109/L时,就要考虑进行血小板输注了。

看血常规化验单,除了要抓住一些重点指标,主要还是要结合我们日常常患疾病来注意辨别。

下面我教大家具体怎么来看血常规化验单:

现先附上一张标准的血常规报告单(我画了重点,颜色相同可以归为一类一起判断)!

第一,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主要看绿色部分指标)

细菌性感染: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会明显升高,但有些严重细菌感染可能会出现白细胞总数降低。

病毒性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但淋巴细胞百分比会增加;如是EB等特殊病毒感染,白细胞可能也会升高。

第二,是否贫血?属于哪一类的贫血?(主要看红色部分指标)

记住一点:血红蛋白降低就说明贫血。接着区分贫血类型:

大细胞性贫血(包括有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和吸收障碍):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升高,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包括有慢性炎症以及尿毒症引起):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降低,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包括缺铁性、维生素B6缺乏、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慢性失血等):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都降低。

第三,可能过敏的提示(主要看黄色部分指标)

正常情况下,过敏性疾病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但注意:不是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就不一定能明确诊断过敏性疾病,像寄生虫感染、风湿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也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第四,血小板是否异常,不可小觑(主要看蓝色部分指标)

血小板增多:常见急性感染、失血、溶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减少:常见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加如血小板减少症、脾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血常规可以检查哪些疾病?这也是平时普通大众常常问起的疾病。首先说血常规可能提示的疾病很多,可以主要分为三大类,也就是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的疾病。今天,张大夫以最常见的一些疾病作为例子,给大家说一说。

1、感染

平时普通人都有感受,如果是感冒发烧了,到了医院一般医生会建议患者查血常规。这种情况下,查血常规的目的是明确感染的性质,比如说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如果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升高了,这多数是因为存在细菌感染;而如果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不高,同时淋巴细胞升高了,这可能提示是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

2、贫血

血常规中有一部分指标是提示红细胞相关信息的,比如说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等等,这一部分化验数值最常用来诊断贫血。比如说贫血是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等。总之,看贫血要看这一部分。

3、血小板疾病

剩下的最后一般分是血小板,血小板的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的数量、比积、分布宽度等等。一般这一部分指标是来初步筛查血小板疾病的,比如说血小板减少或者增多的相关疾病。

以上说到的血常规可能提示的疾病,只是很多疾病中几种常见的疾病,以点带面,让大家对于血常规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如何看懂儿童血常规化验单?其实主要看的是以下几项,可以初步判断下宝宝是否感染或者是否存在贫血等。

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比率(L%)

对于小孩来说,4岁以前他的这些数据和成人是相反的

4岁以前的孩子:淋巴细胞比例是高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是低的

6岁以后的孩子:这些数据才和正常人一样,淋巴细胞30%~40%,中性粒细胞为40%~60%

如果说白细胞总数在4000~10000这是一个正常的值。

血红蛋白总数(Hb)

世界卫生组织贫血诊断标准:

0-1月:Hb<145g/L

1-4月:Hb<90g/L

4-6月:Hb<100g/L

6月-6岁:Hb<110g/L

6岁以上:Hb<120g/L.

一旦确定贫血,一定要早期治疗,因为长期贫血会造成孩子生长发育迟缓、认知障碍、烦躁、异食癖、反甲等。

血小板总数(PLT)

血小板是反映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100-300)×1012/L。如果血小板明显减少,考虑凝血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

图片有水印,因为本文转载自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听萌医生说。

导言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抽血检查的经历,而在所有的血液检查项目里,血常规应该是最常见、也最基础的一项检查了。在入学体检、职工体检、感冒发烧、出血、贫血等不同的情况下,查一个血常规总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很多人拿到了血常规的单子后,看着单子上朝上朝下的几个箭头,总是一头雾水。问门诊医生吧,医生忙的连头都来不及抬,简单的回复很多人也听不懂。今天呢,我们就来聊一聊怎么看懂血常规。出于实用和简洁的考虑,我将选择血常规检查中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六项指标进行讲解。

白细胞

它的名字叫白细胞,但是其实它是一个没有颜色的球形物质。正常人在不同的阶段,白细胞的计数也是呈动态变化的。新生儿期白细胞的总数可以达到15X10/L;到了婴儿期,白细胞的总数会下降到 10 X10/L左右;到了儿童期再往上,白细胞的总数一般也就固定在了(4.0~10.0)x 10/L。

看到这张图就感觉看到了一个蓝色的巧克力球

白细胞其实并不是一类物质,而是包含了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五中细胞的一个总称。不过以上的五种白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都可以理解为杀灭病原体,参与机体的免疫和防御功能。这么说,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在感冒发烧的时候,会出现白细胞总数的增高了,因为聪明的白细胞敏锐的察觉到了细菌和病毒的入侵,随机大量增殖,以杀灭病原体。反过来说,当白细胞升高的时候,最常见的原因也就是感染了。

那么,这五种白细胞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就挑选其中最重要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来说一说他们的作用和意义。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透明的外观以外,还有一个深紫红色的细胞核,一会排成一个U形,一会排成一个S形,但是它绝对不会排成一个B形。

没有找到S形,大家将就着看吧

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免疫作用,在发生感染时,往往都伴随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两者计数的同时增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感染非常严重的时候,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我们就简单的理解为病原体太凶残,中性粒细胞被杀光了吧。出现这种情况的病人,一般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除了感染,严重的外伤、手术、大出血、血液系统疾病、中毒、蛇咬伤等情况下也都可以见到中性粒细胞的升高。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有大有小,大的直径在10-15um,小的直径在6-10um,在高倍显微镜下,能看到它们都有着深蓝色的迷人的细胞核。

右上角好像混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那是个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在人体内也发挥着重要的免疫作用,在发生感染时,淋巴细胞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发挥自身的作用。一方面,它会转变为效应细胞,迅速来到感染的部位,吞噬和杀灭病原体,让人体更快的恢复健康。另一方面,它会转变为一种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虽然不具备直接杀灭病原体的功能,但是,他能记住每一种入侵人体的病原体的长相。这样在下一次有同类病原体入侵时,它能迅速的识别出这是个坏东西,它更能在短时间内召唤大量的效应细胞来到战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传染病,比如水痘,腮腺炎不会出现第二次的原因,因为在他们还没有发病之前就已经被淋巴细胞干掉了。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都会在人体出现感染时升高,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当细菌、支原体感染时,一般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当病毒感染时,一般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内的,而红细胞之所以呈现红色,也正是因为有血红蛋白的存在;而血红蛋白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血红蛋白内含有大量的铁元素。但是,其实红细胞并不是一直呈现红色的。在将氧气从外面运输进人体时,它呈现的实现红色;而当红细胞将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运到体外时,这个时候它会呈现暗紫色。

像不像一片片的玫瑰花

男性和女性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有一定的差别。男性的红细胞计数在(4~5.5)X10/ L之间,女性则在(3.5~5.0)X10/ L之间;男性的血红蛋白120-160g/L之间,女性则在110-150g/ L之间。至于女性为什么比男性低,原因你们自己去发挥想象力吧,我可什么都没说。

当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以上数值时,就可能是存在贫血。一旦存在贫血,就必须明确贫血的原因。常见的贫血原因可能有血液系统疾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等各型贫血)、消化系统疾病(长期便血导致血色素流失)等。

血小板

血小板的直径非常小,一般在2-3um之间。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血小板都被认为是没有任何功能的一种物质,直到1882年比佐泽罗发现了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掀开了血小板的纠结人生。

本来只想一个人呆着的血小板,自从被发现之后,就一直处在纠结之中

正常人的血小板计数在(100~300)X10/ L之间,当血小板计数过低时,有可能会导致出血,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这个时候需要通过药物增高血小板计数,严重的话可能需要输血治疗;当血小板计数过高时,可能会发生血液凝集,导致栓塞,比如在发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时,这个时候又需要抗血小板治疗。总之,血小板高了也不是,低了也不好。

结语

啰里啰嗦写了这么多(这真的是目前为止我最长的一篇的科普文),也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如果不明白的话,要不我给大家寄一本诊断学的书?唉,医学科普不好做啊!

血常规报告怎么看?

大家平时上医院看病做检查,其中,血常规就是很常见的一种。但血常规中有很多项目,包含各种眼花缭乱的指标,经常上上下下的箭头直看得人头晕。

下面我们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血常规怎么看。

其实作为普通非医学群众,我们只要抓住三个主要指标可以了,哪三个?

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

(该化验单来源于网络)

1、白细胞

白细胞是我们身体的防卫兵,经常在前线跟各种细菌、病毒等"坏蛋"作战。因此,当病菌入侵时,我们的白细胞会亮红灯,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

也就是说白细胞有问题(升高或者降低),表示有病菌感染。

在有感染症状时,医生通过对白细胞的初步分析,判断是不是需要抗菌的药物帮助身体共同消灭这些外来入侵。

当然还有一部分白细胞严重异常,不是病菌引起的,而是跟血液系统疾病相关,这类比较少见,通常还伴有其他严重表现。

2、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就是我们常说的血色素。

这一项可以反映我们是否贫血。

一般女性110g/L,孕妇100g/L,男性120g/L以上。

低于下限高于90,表示轻度贫血;90-60是中度贫血;60以下是重度贫血。

慢性肾衰竭的患者通常会伴有肾性贫血,需要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应用这个药品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应该保持在100-120g/L,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于07年发布风险警告,高于这个值会增加死亡风险。

3、血小板

血小板是我们机体凝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血小板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当我们身上被划一个口子,血一般马上就会被止住,就有血小板的功劳。

血小板正常是100-300(单位是*109/L)

由于免疫病、血液病和使用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都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通过这个检查就能反应出来,早发现可以避免出血导致的问题。

另外在一些免疫病和血液病会出现血小板升高,因此血小板升高也需要警惕。

血常规项目很多,不同情况下医生还会借助血常规中其他指标进行分析。

但作为普通人,会看这三项,基本就足够了,因为一般这三项没问题,不会有大的问题。

如果血常规这三项有问题,通常会需要其他检查进一步分析,

比如如果血红蛋白低,表示有贫血,为了分析为什么贫血,医生会要求进一步查血清铁、铁蛋白、维生素B12等这些贫血项目。

当白细胞有问题,医生可能会再查C反应蛋白、血沉等看看感染程度。

医院里面的检查很多,其实最基本的就是三大常规,血常规就是三大常规最重要的一个,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可以从最基本的血常规里面发现并诊断许多重大的疾病,做为普通人来说,知道一些血常规的知识意义非常大的,

今天来说说血常规怎么看,血常规到底正常不,上面有参考值,看向上,向下的箭头就可以知道了。

不过有些指标很重要,有些就没有那么正常了。

红细胞参数,整体来看,大于正常值临床意义比较分散,主要造成原因有:红细胞增多症,、先天心脏病人、脱水,高海拔人民(红细胞参数要高于低海拔人民)等,需要与其他检测手段一起来看。

红细胞参数低于正常值表示贫血、失血等,根据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将贫血分级,轻度贫血者,血红蛋白(Hb)>90克/升;中度贫血者,Hb60 90克/升;重度贫血者,Hb

常见抽血错误的种类

常见的采血错误有哪些呢?

选择错误的采血容器;

患者采血前的准备不恰当;

输液同侧肢体采血;

止血带捆扎时间过长,超过 1分钟;

在预留套管针的肝素帽中采集凝血检测标本;

直接从中心静脉插管等预留管道中采血,而未做任何处理;

从血液透析设备的相应通道采血,但选择的通道不恰当,或处理不当造成透析液混入血中。

不合格标本主要有哪些类型?

标本溶血;标本凝血或有小凝块;化验单与试管分离无法确认标本正确来源;

采血量少,不符合规定;标本转运或储存时间超过规定时限;其它由于标本污染、过于粘稠、浑浊等原因造成的无法检测等情况。

采血后应该立即轻柔上下颠倒混匀采血管,血凝管 4次,其它 5~10次;

2.正确的采血量为所规定采血量的+/-10%的范围。其中凝血检测和血沉检测对采血量要求非常严格。

3.严格控制血气、血氨、乳酸、血糖、电解质等的送检时间。

知识拓展

血氨、血沉、血气分析、酸性磷酸酶、乳酸、血栓弹力图以及各种细菌培养,特别是厌氧菌培养等需立即送检;

2.血糖和体液常规检查等需采样后 1小时内送检;

3.各种蛋白质类、电解质、色素类、激素类、脂类、酶类、凝血项、抗原、抗体等测定需采样后 1-2小时内送检。

抽血的小知识

1.抽血前要注意什么

检验小常识——抽血化验时的注意事项

抽血化验是看病时常常遇到的事情,医生要求病人抽血做各种血液指标的化验以明确诊断或鉴别诊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合理用药。那么,抽血化验全过程中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首先要向就诊医生问清所开的化验申请单抽血时要注意些什么。不同的化验项目有着不同的要求,少数急诊化验项目如血常规、电介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淀粉酶等因病情急需可随时进行静脉抽血化验。而大多数的生化、免疫、放射免疫化验项目如肝功能、肾功能、两对半、抗“O”、类风湿因子、肿瘤系列抗原、激素类测定、艾滋病抗体等原则上要求早晨空腹抽血或禁食6小时以上抽血。血脂分析、血糖、血沉、血液粘滞度等化验项目由于易受饮食影响,一定要空腹抽血,特别是血脂分析,由于进食后可出现乳糜微粒血症,严重影响测定结果,故要求禁食12小时以上抽血。许多药物可以影响血液指标的测定结果,所以每天要服药的病人更要问清抽血前是否可以停药化验。

抽血前的晚上应睡眠充足,早晨不宜做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同样可使各种血液指标浓度发生改变,影响测定结果。空腹时有胃部不适者可少量地喝些白开水,但切勿饮用牛奶。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兴奋试验的要带好葡萄糖粉。早晨可提前10分钟到医院抽血中心或门诊化验室,使自己身心调整到平稳状态再抽血为好。抽血时应将化验申请单全部交给医生,以免漏检。秋冬季衣服穿着较多,必须脱去外衣和厚毛衣,以免衣袖过紧造成抽血后难止血。抽血时要与医生配合,特别是儿童抽血时家长要协助医生固定好儿童的手臂。抽血握拳的同时,身体要放松,为消除紧张可与旁人说说话以分散注意力。

抽血后,要用消毒棉球紧压穿刺部位3—5分钟止血,同时放松上捋的衣袖。切勿揉搓穿刺部位,以免造成局部淤血出现“青紫”。止血后也不要触摸穿刺点,以免感染。偶尔有人因空腹、休息不好、精神紧张等因素抽血后山现“晕针”现象:头昏、脸色苍白、全身乏力、呼吸困难。此时要立即向医生求助,同时自己可平躺在候诊椅上,松开腰带,进行深呼吸,在医生的帮助下几分钟后便可得到缓解。有“晕针”史的人下次抽血时可带些糖果、巧克力等,抽完血后立即含服可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最后要向医生问清取化验报告单的时间和地点,以便得到及时诊治。

2.献血的常识及注意事项

献血前后注意事项

1.献血前一天晚上不要饮食过饱,献血的前两餐不要吃肉、鱼、蛋、牛奶、豆制品及油腻食物。要吃一些清淡饮食,以防止血液浑浊,影响血液质量。

2.要保持献血前一晚的良好睡眠,献血前也不要空腹,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一些反应。

3.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发烧、咳嗽等应暂缓献血。

献血进程中须注意哪些问题

献血时,始终需要保持心情愉快和充满荣誉感。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双臂肘部的卫生清洗,入座采血时,需配合采血护士核问回答姓名、年龄、血型。将肘部血管暴露比较好的手臂放好,被采血的手臂放置位置尽量与心脏呈一水平线,以保持血流通畅。在采血进程中,全身放松,避免造成皮肤或肌肉收缩而影响进针所产生的过度痛感,同时可主动向护士咨询有关献血方面的知识,以增进对献血知识的了解。此外,在献血中须保持适度的安静,以减少不必要的烦躁感。倘若出现心慌、气闷、出冷汗、口渴或坐不住等感觉时,应立即告诉采血护士或巡回医生。以便采取处理措施。因血管较细或血流不畅时,需按护士要求予以积极配合,在整个采血过程中,手臂不可随便运动。

献血后需注意哪些问题

采血结束后,献血者应在采血位置上或就近做稍事休息,不得急起,以防一过性脑缺血的发生。同时按压住针眼部的消毒棉球,以免针眼处渗血或皮下瘀血。

献血后的当日,要注意穿刺针眼处的清洁卫生,洗澡以淋浴为好,不要以脏水或肥皂水进入或***针眼,以防感染。

在献血后的1-2日内,适当增加饮水量,注意增加一点高蛋白质和易消化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适当注意休息,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个别出现倦怠感觉者,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也会很快消失的。

献血者献血后心情应是愉快的,因为自己做了一件无私奉献,有意义的事,献血是不会损害健康的,但是如果在献血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应与采血单位取得联系,以便及时进行访视和处理。

献血后的营养补充一般以增加造血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为宜。造血的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含有优质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有:奶类、瘦肉、蛋类、豆制品等。含有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海蜇、虾、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香菇、豌豆、大枣、桂园等。另外,炒菜时可选用铁锅。含有叶酸较多的食物有:猪肝、肾、牛肉等。含有维生素B12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猪或羊肾、腐乳等。)

献血后不必特别地去吃些什么,只要吃得科学合理、有营养价值、可口、舒服、适量,就能在短时间里,恢复失去的那部分血液。这些养料在普通饮食里都有,不必特别去多吃。献血后,适当地增加一些营养,吃些瘦肉、鸡蛋、豆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可促进血液成分恢复更快,但切忌暴饮暴食,亦不要饮酒。

哪些人暂不能献血?

(1)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

(2)妇女月经前后三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3)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4)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

(5)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6)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三月者。

(7)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

3.为什么抽血不能吃早餐,也不能喝水

抽血前不要喝水,因为喝水会稀释血液,检测的结果会有偏差。有的人血粘稠是和他的体质有关,或许和他体内的血细胞构成有关,就像有人出血后很难止血一样。

健康体检或有些疾病需要去医院抽血化验时,医生或护士头一天会简单告诉患者"明天抽血化验,不要吃早饭"。抽血作肝功等化验检查,主要是通过血液化学成份的分析来帮助医生进行检测,其实,许多化验检查结果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要想得到精确的结果,避免会对某些实验结果有所干扰的行为。

扩展资料:

1.劳累会影响结果,抽血前不宜太过劳累或受冷、热剧烈***,可致白细胞升高。

2.别穿厚衣服,抽血当天,不要穿袖口过紧过小的衣服,袖口过紧使得抽血时衣袖卷不上来,或出血后止血困难造成手臂血肿。

3.恐惧让采血困难,抽血也要放松心情,因为恐惧会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4.有晕血史者最好提前告知抽血护士,抽血时可随身带些糖果、巧克力。

参考链接:抽血|百度百科

4.抽血的好处

(1)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2)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献血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3)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血液被人们誉为“生命之河”。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献血者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情绪也处于最佳状态,对健康有益。

抽血化验小知识

1、抽血的前将双手臂洗干净,这样抽血时,消毒会更好,避免感染。2、抽血当天,不要穿袖口过小过紧的衣服,避免抽血时或抽血后,衣袖过紧,引起手臂血管血肿。3、针对不同的化验项目咨询医生,区别对待。如血糖检查,餐后血糖,一定要吃饭后再做检查;空腹血糖,一定要在早上空腹检查;血脂检查之前,最好不要吃含油脂过高的食物,如排骨汤,粉蒸肉等。查胆固醇前,少吃鸡蛋。注意了这些,抽血会更方便、更迅速,更好地为您节约诊疗时间。

5.普通的抽血化验能不能检测出爱滋病

病情分析:一般医院检查只是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一类化验,普通的化验血是不检查爱滋病病毒的意见建议:抽血化验,只是用於检查一般疾病,要检查特异性细菌或病毒,还需要特殊试剂.爱滋病病毒,检查有病毒分离与培养和HIV抗体检测两种方法.一般爱滋潜伏期是半年到5年.爱滋病病毒培养分离昂贵,费时,仅有少数单位应用.爱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要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一般医院是不作此项检查的.隔几个月检查一次,可能是检查血常规,如果有用药史可能是检查药物是否影响肝肾,检查的是肝肾功能.。

6.体检项目体检小常识有哪些

三类

1.临床体检科室体检项目,凭借医生个人经验进行体检,要求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2.仪器体检科室体检项目,主要是借助设备辅助检测,技师通过设备来辅助医生检测身体状况。

3.实验室体检科室体检项目,主要是进行血,尿,便进行实验室化学检测

详细划分及详细内容,临床意义如下:一般检查,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肛肠科,妇科常规等临床项目

配合简单仪器通过现场触诊等物理检查,了解身体的基本情况。

抽血

抽血(用于实验室检查)

抽取血液检查标本

X线检查

利用Χ光透视胸腔,可能筛检出的疾病有肺结核、肺肿瘤、水胸、气胸、支气管扩张、气管扩张、心室肥大、主动脉弓突出、脊柱侧弯、胸廓骨胳疾病的诊断。如果正面胸部Χ光检查正常,但有长期性咳嗽,且痰中带血丝者,会加做侧面胸部Χ光检查

骨密度

人类的骨质密度约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骨质便逐年流失,而造成骨骼胳结构的松动和脆弱,渐渐发生「骨质疏松症」。因此,一般正常人30岁以后最好每年筛检。

常见分项检测

胃部

进口胶囊内窥镜

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腹部

检查出胆囊、肝脏、胰腺、脾脏、肾脏是否有病变。主要检查八大部位,包括肝脏、肝内胆管、总胆管、胆囊、肾脏、肝门静脉、胰腺、脾脏及其它。检测脂肪肝、肝硬化、肝胆结石、不明原因腹痛等疾病。

前列腺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前列囊肿、前列腺脓肿、前列结核、前列腺结石等。

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是利用图形描记与心脏搏动有关的电位变化,藉以判断是否有心房或心室肥大、心肌梗塞、不整脉、心囊炎、全身性疾病引起心脏变化等异常情形

内科5项

(心、肺、肝、脾、神经系统等)通过物理检查,排除内科疾病或发现内科疾病的征兆

7.献血的有关知识

●献血是否影响健康?一个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8%,50公斤重的人约有4000毫升血液,然而参加血液循环中流动的血液只占总血量的70%—80%,其余的血则贮存在肝、脾等脏器内,随时予以补充。

血液中的红细胞生存期120天,白细胞7—14天,血小板7—9天,体内时刻都有细胞衰老死亡,被骨髓等“造血工厂”新生成的细胞取代。故经常少量献血,***骨髓造血机能增生活跃,反而能促进人的血液新陈代谢,有益健康。

●献血体检抽血化验有什么要求?献血体检抽血化验前可以进食,只是要求在体检前吃清淡食物,切勿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药物和饮酒,以免影响血液检测结果。●我的血液化验不合格是不是有病?为保证血液质量,中心血站对血液的检测与医院的判定标准有所不同,前者为检测血液质量的合格标准;而后者是对病理的判定标准,两者的标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所以说,中心血站对血液检查化验的结果报告,不能作为判定疾病的依据,更不能因此而多虑,若您确实感觉身体哪里有不适,建议您到医院去检查。●献血前后应注意些什么?献血前:头天清淡素食,禁食高脂防、高蛋白食物;禁饮酒、服药;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空腹献血。

献血后:献血后体息20分钟;24小时内不宜剧烈运动;针眼处注意压迫上止血,保持清洁;按时休息,防止受凉感冒;用不着特殊饮食。●献血前为什么不能吃油腻食物?当人们吃了油腻食物,如肥肉、鸡蛋、花生等,血浆中的血脂含量就会升高,使血浆呈混浊状。

输注高脂防血液,有的病人就会产生不良反应。●献血时为什么不能空腹?由于空腹时身体内的葡萄粮含量相对降低,献血时极易引起不良反应。

献血注意事项·公民献血应遵守的规定是什么?(1)要如实填写献血登记表,不谎报、不隐瞒继往病史。(2)一次献血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3)献血查体合格后,要按规定时间参加献血,以免影响医院用血计划。·献血前为什么不能大量饮水?因为大量饮水会稀释血液,降低血液质量,影响病人治疗。

·献血前应注意什么?应学习献血知识,了解献血常识,消除紧张心理。献血前两餐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但也不要空腹,可吃馒头蔬菜等清淡食物;且最好洗一次澡或洗净双臂。

·献血后如何止血?拔针后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针眼处及上方5分钟止血。不要屈肘止血,因为屈肘会给手背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血管的针眼处溢出,而出现皮下瘀血;也不要捻动棉球,那样会使血管上的针眼刚粘合住又被揉开。

·正常人献血200——400毫升后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应注意饮食营养正常搭配,适当补充营养,吃些瘦肉、蛋、奶、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当天可多饮水,但不要暴饮暴食。·有什么情况者暂不能献血?(1)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

(2)妇女月经前后三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3)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4)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5)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6)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三月者。(7)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

·有什么情况者不能献血?(1)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3)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寻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寻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4)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5)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6)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7)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胰腺炎。(8)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9)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10)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11)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12)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3)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14)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疾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15)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16)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炎、硬皮病等。

(17)有吸毒史者。(18)同性恋者、多个***者。

(19)。

8.怎么写抽血门诊出科小结

关于门诊出科小结的范文在网上随处可见,今天爱医人才网整理了门诊出科小结的相关文章,让大家写门诊出科小结不再烦恼

门诊的学习超于理论,完全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抽血工作是门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理论动手操作,熟悉了解抽血的整个流程。抽血门诊出科小结抽血时扎止血带的部位,消毒的范围,进针的角度,这些课本知识结合操作及无菌概念的强化都是本次门诊实习的丰收果实。

由于来门诊之前曾在住院部里工作大约2个月的时间,几项常见的操作也算是比较熟悉,动作也不再那么生疏。能在门很工作中发挥些作用,也就没有当初刚进科里给人帮倒忙,乱填麻烦的想法。自信心也一天一天增长,工作也一天一天顺利。

抽血室工作时要做到速度快,每天要给很多远道来医院就诊的病人采集检验标本一辅助医生作出诊断。所以快里出质量也就成为抽血室工作中的一大原则。做事虽然要快,但求有条不紊。因病人短暂的在院时间不允许你出一次错误,抽错一管血,漏抽一管血就因找不到病人便无挽救机会。

进行抽血十不仅要稳,准,恨,也要手眼并用,在眼睛无法识别血管所在之处时,手触摸便是唯一的解决方法。科室里操作对象大部分都是显而易见的患者,在这我能靠手触摸到进针的血管并成功穿刺,那种成就感是我来门诊实习感触最深的。当然抽血中不免会碰到失败的时候:没见回血,血管刺穿而渗血。除了要给患者扎一针之外,还要安抚他们的心情,避免与他们发生争执。起先遇见这种情况时我无言以对,也许是因为当时吓懵了,真的是缺乏经验。从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中我学到如何有效的面对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实习中不仅能掌握技能知识也能掌握如何看待人情世故。

出门诊外,急诊工作也是这次转科实习的另一部分,接待那些不在门诊正常工作时间范围内接受治疗和检查或不方便住院每天临时接受治疗的患者,给他们建立一个方便而快捷的治疗窗口。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是急诊工作中常见的三大操作,每次操作前必须对前来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信息登记:姓名,药名,剂量和注射方法。

在普通病房见不到的就是急诊急救,在毫不知患者任何情况下对其进行检查评估,采取第一部治疗。快速了解患者的基础情况:姓名,生命体征,全身皮肤情况,有无水肿等,并通知医生治疗。

虽然在这次实习期间没有遇见危重患者抢救情况,但老师也向我们讲解了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所有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当然,没有亲自看见这些仪器的使用也算是唯一的遗憾了。

与工作之外的就是平常的纪律问题,自身行为问题和老师相处问题,每次都做到比老师早上班,在老师来之前把所有的物品都交接好,治疗物品准备好。工作时间打起精神,专心操作,不马虎,不大意。心里深知护理治疗是一项严谨的工作,不能出差错,随时保持警惕。平时多与老师交流,不懂一定要及时向老师咨询,禁擅自主张带来一切不必要的麻烦。

门诊实习的结束意味着我这一阶段的学习告一段落,也意味着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学习。此次学习给我带来无穷的财富,为我的人生宝藏再添一金。

抽血常见小知识和抽血的小知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