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趣味知识 请提供一些与气象相关的趣味科普知识

老铁们,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气象趣味小知识和请提供一些与气象相关的趣味科普知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气象趣味小知识以及请提供一些与气象相关的趣味科普知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气象灾害科普小知识(气象科普小知识)

1.气象科普小知识

1科学家根据味觉与食品温度的关系,将食品归纳为喜凉食品和喜热食品。通过大最试验,得出了喜凉食品和最适宜温度为:冰淇淋为-6℃,水为8—13℃,果汁为10℃,,汽水为5℃,冷咖啡为6℃,啤酒为 9—10℃;喜热的食品温度在60—65℃,对人体最为适宜。

2这种天气在北方持续的时间较长。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千金翼方》载:“秋冬间,暖里腹”。我国冬天的饮食习惯的确是多食蛋禽类、肉类等热量多的食品,而烹调多半采用烧、焖、炖等方法,其中以“冬令火锅”最受青睐,经久不衰。当然,干燥寒冷天气下,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火锅也要尽可能地荤素搭配),同时还要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柑桔、荔枝、山楂并且喝些药酒、黄酒等。

3依据我国季风气候的规律,我国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这样的天气特征。在北方深秋季节,“燥邪”易犯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肤涩等燥症,宜少食辣椒、大葱、白酒等燥烈食品,而应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萝卜、百合、豆腐、芋头、银耳、鸭肉、梨、柿、香蕉、苹果等,多饮些蜂蜜水、淡茶、菜汤、豆浆、莲子汤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2.气象科普小知识

1科学家根据味觉与食品温度的关系,将食品归纳为喜凉食品和喜热食品。

通过大最试验,得出了喜凉食品和最适宜温度为:冰淇淋为-6℃,水为8—13℃,果汁为10℃,,汽水为5℃,冷咖啡为6℃,啤酒为 9—10℃;喜热的食品温度在60—65℃,对人体最为适宜。 2这种天气在北方持续的时间较长。

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千金翼方》载:“秋冬间,暖里腹”。

我国冬天的饮食习惯的确是多食蛋禽类、肉类等热量多的食品,而烹调多半采用烧、焖、炖等方法,其中以“冬令火锅”最受青睐,经久不衰。当然,干燥寒冷天气下,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火锅也要尽可能地荤素搭配),同时还要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柑桔、荔枝、山楂并且喝些药酒、黄酒等。

3依据我国季风气候的规律,我国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这样的天气特征。在北方深秋季节,“燥邪”易犯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肤涩等燥症,宜少食辣椒、大葱、白酒等燥烈食品,而应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萝卜、百合、豆腐、芋头、银耳、鸭肉、梨、柿、香蕉、苹果等,多饮些蜂蜜水、淡茶、菜汤、豆浆、莲子汤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3.“气象杯”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答案(小学组)

“气象杯”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试卷(小学组)县(市)区_____学校______班级_____姓名_____一、判断题(30分,每题1分)。

1、气象上把风的来向确定为风向。(对)2、下雨天,不要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躲雨。

(对)3、云是由悬浮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对)4、冷空气会造成气压下降。

(错)5、霜降意味着霜是从空中降下来的(错)。6、“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

撑伞困难,高的草不时倾伏于地”目测风力等级为6级。(对)7、云层越厚越暗,预示大雨即将来临(对)。

8、出现台风暴雨天气时,最好呆在家中,关好门窗。(对)9、雪深是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

(对)10、在山区,要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如果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应立即过河。

(错)11、城市里不会发生干旱灾害。(错)12、降水量是指某一时间段内未经蒸发、渗漏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错)13、天气预报中的“气温10-22℃”,其中,10℃表示一天中的最低温度。(对)14、一年中平分白天黑夜(昼夜长短一样)的节气是春分、冬至。

(错)15、天越蓝说明空气湿度越大。(错)16、在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不要打电话、看电视,并把电视天线插头及电源线插头拔下。

(对)17、温度越低,湿度越大,人越感觉冷。(对)18、气温越高,湿度小,风速大,森林火险等级越高。

(对)19、冬天不会打雷。(错)20、雷雨天气时,躲到大型金属广告牌下避雨。

(错)21、气象上所说的气温,是指气象观测所用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米高处的温度。(对)22、你面北而站,风从你背后吹来,使你感觉被往前推,由此判断当时是吹北风。

(错)23、打雷的时候往往伴有闪电,我们会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对)24、赤道地区是全球气温最高的地区(对)。

25、“神舟”飞船选在晚上发射的原因,是便于飞船发射升空时地面人员和设备的观测。(对)26、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

(对)27、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红色气象灾害代表特别严重。(对)28、台风与强热带风暴相比,台风破坏力更大。

(对)29、天气现象符号“△”的含义是冰雹。(对)30、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

(对)二、单项选择题(70分,每题1分)。1、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C)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A、8月 B、9月 C、10月2、每年的(A)为“世界气象日”。 A、3月23日 B、1月21日 C、12月1日3、丽水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A)三部分构成。

A、名称、图标分级、含义 B、名称、图标和颜色 C、颜色、图标和含义 4、丽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端最高气温是(C)℃。 A、45.1℃ B、44.5℃ C、43.2℃ 5、露,是水汽冷却(C)而成。

A、凝华 B、冻结 C、凝结6、森林火险等级预告为五级时,林区需要注意什么:(C) A、林区要注意野外用火安全 B、林区要控制野外用火 C、林区要禁止一切野外用火7、空气温度是表示空气(A)程度的物理量。 A、冷热 B、潮湿 C、多少8、为防雷击,户外避雨,不宜在(C)避雨,同时也要远离高压线和变电设备。

A、路边 B、桥下 C、大树下9、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中的大量微小(C)。 A、细沙 B、尘土 C、水滴10、冰雹,是坚硬的球状,锥装或形状不规则的(C)降水。

A、自然 B、液态 C、固态11、霜,是(B)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 A、水 B、水汽 C、冰12、地球上出现的潮汐现象是由于(B)的作用。

A、地日吸引力; B、地月吸引力 C、地转偏向力13、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 A、躲进小房间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14、气象部门通常将大于或等于(A)的天气称为高温天气。

A、35℃ B、38℃ C、40℃15、雷击、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发生后,我市的气象灾情报灾热线电话是(A)。 A、800-6571-323 B、800-6571-321 C、800-6571-12116、拨打以下哪个电话号码可获得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信息。

(B)。 A、121 B、96121 C、5112117、天气预报中常提到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常为(B)天气。

A、凉爽 B、晴热 C、温暖18、天气预报中的暴雨是指:某地24小时累积降水量大于或等于(B)。 A、30毫米 B、50毫米 C、100毫米19、当某气象台发布了红色预警信号,表示未来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B)以上。

A、37℃ B、35℃ C、40℃20、我市制作并发布天气预报的单位是(B)。 A、广告公司 B、气象局 C、电视台21、下列哪种手段不能起到抗旱的作用。

(C)。 A、人工增雨 B、植树造林 C、农业开发22、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来自(C)。

A、南极洲 B、欧洲 C、北极及西伯利亚23、晴天时一日之中最低气温常出现于(C)。 A、上午6时 B、凌晨 C、日出前 24、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雪花的基本形状与冰分子一样都是。

4.科普气象知识80字

“枕上诗篇闲处好,门前景物雨中佳”。春雨是迷人的,下雨天走出户外,伫立在雨中,或在雨中散步,聆听细小的雨珠滴落在撑开的雨伞上,发出咚咚的响声,这声音仿若翠玉碰击,好似珍珠坠地,听了令人激动,使人振奋,无怪乎古人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名言绝句。

地面上万物被雨水冲洗,灰尘无影无踪,大脑里一切欲望和杂念,全被这雨水荡涤得干干净净。下雨天空气中含蓄有大量的负离子,郁闷的人会使心绪登时愉悦;烦躁的人会使心情趋于平静。作家们思路不畅时,往往会到雨中去启发灵感,寻找创作的冲动。据说古代有一位学者叫解学诗,有一次在雨中散步,因路滑不小心摔了一跤,旁边几个年青人见了捧腹大笑。解学诗灵机一动,赋诗一首“春雨贵似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诗,笑死一群牛”。诗人巧妙地回敬了这些幸灾乐祸的旁观者。

春天雨少,更感到春雨可贵,雨象难得。我们应充分把握春雨来临的机会,去接受春雨的滋润和洗礼。

那么春天为什么会雨水稀少、如油之贵呢?我们知道,下雨要有云,云是天上飘浮着的“湖泊”,含有成千上万吨水。不过云里的水却是无数的极细小的水珠,这些小水珠的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毫米左右。这么小的水珠,轻如鸿毛,它被云朵下面的热气流捧托着,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有当云里的小水珠,变得越来越大,重量超过上升的热气流的浮力时,才降落下来,这样就形成了雨。夏秋季高空的温度高于摄氏零度,气流起伏变化很剧烈。起伏着的气流会迅速使小水滴相互合并,由小变大,形成雨滴。春天就没有这样的气象条件,只有当北方过来的的冷气流与南方的暖湿气流相撞汇合时,才会形成下雨的条件,所以春天一般雨水偏少。

当我们明白了“春雨贵似油”的道理后,就应该去体一下沐浴春雨的滋味,享受享受雨中漫步的乐趣。最理想的地方是曲径通幽的林间小道。国外气象物理学家最近又对雨中散步作出了新的解释,大气层的高处有很多有害物质,如宇宙射线、地面污染物的聚积、多种元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混合物等。这些污染物大都附着在悬浮的雨滴上,如果雨滴不降落,它们便滞留在空中。但由于细雨降落的速度慢,雨滴与污染物下降的速度不一致,雨滴就能摆脱污染物的“纠缠”变得“冰清玉洁”。所以在绵绵细雨中散步,享受着不受污染的雨滴润泽,对人体来说确是一项有益的运动。而在大雨中漫步,由于大雨时雨滴从空中降落到地面时间短,污染物会伴随雨水一起降落,故对人体可能带来不利。(作者:曾振华责任编辑:韩青)

5.天气科普知识

看风识天气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看云识天气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6.气象科普小知识: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是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使海水温度升高,蒸发形成水汽升空,而周围较冷的空气又流入后再上升,如此循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台风。而台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的。

一、强风,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在如此强大的风力上,海上船只很容易沉入海底,在陆地上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物摧毁,所以,强风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二、暴雨,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mm的大暴雨,少数台风甚至能够产生1000m的特大暴雨,台风带来的暴雨强度大,洪灾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破坏性极大,是最具有危险性的自然灾害。

三、风暴潮,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作用,会形成海水向海岸方向的强力堆积,致使潮位猛涨,海浪排山倒海般压向海岸,可使沿海水位上升5到6米之多,不仅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和土地盐渍化,而且风暴潮与天文大潮***位相遇,还会产生极***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淹没城镇农田,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7.五种灾害自救小常识

台风中的自救与互救 1.台风来临时应做哪些准备?①现代科技可以预测台风的到来,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做好防御准备。

②撤离沿海地区和低洼地区,船只要进港避风。③检查房屋是否牢固安全,若是危旧建筑应马上离开避险。

④缚牢有可能被风吹落的物体,如花盆、护栏、遮雨棚、晾衣杆、室外天线等。⑤准备适量的水及食物、蔬果,并确保冰箱里的食物新鲜。

⑥准备好蜡烛、手电筒,以备风中停电时使用。⑦检查煤气及电路,留心火源。

⑧门窗玻璃用胶带粘好,准备好胶合板、塑料板、毛毯等,以备加固窗户。⑨在居民撤离的同时,***部门建立紧急避难所,供难民临时居住。

2.台风来临时,在街道行走应注意什么?①外出时尽量穿上雨衣,不要打伞。②尽量远离高大树木、棚子、架子、架空的电线等。

③不要在高墙、广告牌及居民楼下行走,以免发生重物倾斜或高空坠物等突发事件。④避开高层施工现场,不可靠近塔吊或工地围墙。

⑤注意街道积水,不要在道路边缘或打着旋涡的路上行走,以免落入窨井。⑥风大造成行走困难时,可就近到商店、饭店等公共场所暂避。

⑦看见倾斜及倒下的电杆等输电设施,要远远绕行,以避免触电。 3.台风中不慎被卷入海里怎么办?①保持镇定是最重要的。

拼命抓住身边任何漂浮的木头、家具等物品。②落水前深吸一口气,下沉时咬紧牙关,让自然的浮力使你浮上水面,然后借助波浪冲力不断蹬腿,尽量浮在浪头上趁势前冲,奋力游向岸边。

③浪头到时挺直身体,抬头,下巴前挺,确保嘴露在水面上,双臂前伸或往后平放,身体保持冲浪状态;浪头过后一面踩水前游,一面观察后一浪头的动向。④大浪接近时可弯腰潜入海底,用手插在沙层中稳住身体,待海浪涌过后再露出水面。

4.困在海崖之前,要被迫进行水中转移怎么办?①下水前,要尽可能寻找就近的下一栖身地,不可匆忙行事。②保留一套干衣服和一双鞋,以备上岸后更换。

③找一条绳子,或用撕开的毛巾、衬衣或者皮带做一根绳子,并使其有足够的长度在岩石间来回游动。④水性好的人先下水,下水时将绳子绑在腰间,打上套结,放绳的人应在固定岩石处站好,以防被下水者出现意外时带走。

⑤下水者到达安全处后,将自己固定在某个地方上,将绳子交给下一个人。⑥若被迫跳水时,要保持身体垂直,两脚并拢,背部绷部,用双手护好胯部。

进入水中后,立即张开双臂和双腿来回滑动,以降低向水面的速度。水灾的自救与互救 1.洪水来临时,临时救生物品有哪些?①首先挑选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等。

迅速倒出原有液体后,重新将盖盖紧、密封。②空的饮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的漂浮力,可以捆扎在一起应急。

③足球、篮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④树木、桌椅板凳、箱柜等木质家具都有漂浮力。

2.洪水将要来临时,应做哪些物资准备?①准备一台无线电收音机,随时收听、了解各种相关信息。②准备大量饮用水,多备罐装果汁和保质期长的食品,并捆扎密封,以防发霉变质。

③准备保暖的衣物及治疗感冒、痢疾、皮肤感染的药品。④准备可以用做通讯联络的物品,如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等,准备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哨子等,以备需要时当作信号。

汽车加满油,保证随时可以开动。 3.易受水灾侵害的居民的日常防范措施有哪些?①平时注意多学习一些防灾、减灾知识,养成汛期时关注天气预报的科学生活习惯,做到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做好家庭防护准备,确保安全。

②密切注意汛期的洪水情报,服从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安排,及时避难。③地处洼地的居民要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门槛,设置挡水土坝,以防止洪水进屋。

④家中常备如船只、木阀、救生衣等可以安全逃生的物品,并在汛期到来前检查是否可以随时使用。 4.怎么防止洪水涌入室内?①房屋的门槛、窗户是进水部位。

用沙袋、土袋在门槛和窗户处筑起防线。②用胶带纸密封所有的门窗缝隙,可以多封几层。

③老鼠洞穴、排水洞等一切可能进水的地方都要堵死。真正被密闭的建筑物就不会进水了。

5.如何自制漂浮筏逃生?①可搜集木盆、木制家具、木块、漂浮材料并用绳子捆绑在一起,加工成救生设备以备急需。②没有现成的绳索,可将床单、窗帘、衣物等撕成条。

地瓜蔓及藤条都可以用做绳索。③泡沫板、木板等面积较小的漂浮筏,可采用打背包的方法捆扎起来,以增加漂浮力。

④散开的秸秆、树枝、竹竿、木杆等可采用编席的方法串联起来,制成排筏。 6.洪水袭来时,来不及转移怎么办?①向高处转移。

如在基础牢固的房顶搭建临时帐篷。②身处危房时,要迅速撤离,寻找安全坚固处所,避免落入水中。

③除非在水可能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没过屋顶时被迫撤离,否则呆着别动,等水停止上涨再逃离。④扎制木排等逃生用品。

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可利用眼睛片、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光发出求救信号。

⑤夜晚,利用手电筒及火光发出求救信号。⑥当发现救援人员时,应及时挥动鲜艳的衣物、红领巾等物品,发出救援信号。

7.人落入水中应怎么做?①万一掉进水里,要屏气并捏住鼻子,避免呛水,试试能否站起来。②如水太深,站不起。

8.请提供一些与气象相关的趣味科普知识

看物象识天气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9.科普小知识要简单的100字左右

1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4.小气候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上的差异。

.城市气候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五岛”的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6.热岛效应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7.为什么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气压是指地球上空气柱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一个地方的气压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当气压降低时,天气阴雨,气象升高时,天气转晴。气压发生变化有许多原因。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压。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

请提供一些与气象相关的趣味科普知识

看物象识天气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科普知识气象小知识

1.气象科普小知识

1科学家根据味觉与食品温度的关系,将食品归纳为喜凉食品和喜热食品。通过大最试验,得出了喜凉食品和最适宜温度为:冰淇淋为-6℃,水为8—13℃,果汁为10℃,,汽水为5℃,冷咖啡为6℃,啤酒为 9—10℃;喜热的食品温度在60—65℃,对人体最为适宜。

2这种天气在北方持续的时间较长。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千金翼方》载:“秋冬间,暖里腹”。我国冬天的饮食习惯的确是多食蛋禽类、肉类等热量多的食品,而烹调多半采用烧、焖、炖等方法,其中以“冬令火锅”最受青睐,经久不衰。当然,干燥寒冷天气下,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火锅也要尽可能地荤素搭配),同时还要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柑桔、荔枝、山楂并且喝些药酒、黄酒等。

3依据我国季风气候的规律,我国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这样的天气特征。在北方深秋季节,“燥邪”易犯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肤涩等燥症,宜少食辣椒、大葱、白酒等燥烈食品,而应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萝卜、百合、豆腐、芋头、银耳、鸭肉、梨、柿、香蕉、苹果等,多饮些蜂蜜水、淡茶、菜汤、豆浆、莲子汤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2.科普气象知识80字

“枕上诗篇闲处好,门前景物雨中佳”。春雨是迷人的,下雨天走出户外,伫立在雨中,或在雨中散步,聆听细小的雨珠滴落在撑开的雨伞上,发出咚咚的响声,这声音仿若翠玉碰击,好似珍珠坠地,听了令人激动,使人振奋,无怪乎古人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名言绝句。

地面上万物被雨水冲洗,灰尘无影无踪,大脑里一切欲望和杂念,全被这雨水荡涤得干干净净。下雨天空气中含蓄有大量的负离子,郁闷的人会使心绪登时愉悦;烦躁的人会使心情趋于平静。作家们思路不畅时,往往会到雨中去启发灵感,寻找创作的冲动。据说古代有一位学者叫解学诗,有一次在雨中散步,因路滑不小心摔了一跤,旁边几个年青人见了捧腹大笑。解学诗灵机一动,赋诗一首“春雨贵似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诗,笑死一群牛”。诗人巧妙地回敬了这些幸灾乐祸的旁观者。

春天雨少,更感到春雨可贵,雨象难得。我们应充分把握春雨来临的机会,去接受春雨的滋润和洗礼。

那么春天为什么会雨水稀少、如油之贵呢?我们知道,下雨要有云,云是天上飘浮着的“湖泊”,含有成千上万吨水。不过云里的水却是无数的极细小的水珠,这些小水珠的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毫米左右。这么小的水珠,轻如鸿毛,它被云朵下面的热气流捧托着,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有当云里的小水珠,变得越来越大,重量超过上升的热气流的浮力时,才降落下来,这样就形成了雨。夏秋季高空的温度高于摄氏零度,气流起伏变化很剧烈。起伏着的气流会迅速使小水滴相互合并,由小变大,形成雨滴。春天就没有这样的气象条件,只有当北方过来的的冷气流与南方的暖湿气流相撞汇合时,才会形成下雨的条件,所以春天一般雨水偏少。

当我们明白了“春雨贵似油”的道理后,就应该去体一下沐浴春雨的滋味,享受享受雨中漫步的乐趣。最理想的地方是曲径通幽的林间小道。国外气象物理学家最近又对雨中散步作出了新的解释,大气层的高处有很多有害物质,如宇宙射线、地面污染物的聚积、多种元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混合物等。这些污染物大都附着在悬浮的雨滴上,如果雨滴不降落,它们便滞留在空中。但由于细雨降落的速度慢,雨滴与污染物下降的速度不一致,雨滴就能摆脱污染物的“纠缠”变得“冰清玉洁”。所以在绵绵细雨中散步,享受着不受污染的雨滴润泽,对人体来说确是一项有益的运动。而在大雨中漫步,由于大雨时雨滴从空中降落到地面时间短,污染物会伴随雨水一起降落,故对人体可能带来不利。(作者:曾振华责任编辑:韩青)

3.关于气象的科学知识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现象。

由于热带海洋地区接收太阳辐射多,因此,海水温度相应较高。在热带太平洋海域,由于受赤道偏东信风牵引,赤道洋流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温暖水不断在西太平洋堆积,成为全球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其海水表面温度达29℃以上,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却较低,一般为23~24℃,由于海温场这种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使热带西太平洋呈现气流上升,气压偏低,热带东太平洋呈现气流下沉,气压较高。

正常情况下,西太平洋上升运动强,降水丰沛,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为下沉运动,降水量极少。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东太平洋,致使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下降,大气上升运动减弱,降水也随之减少,造成那里严重干旱。

而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由于海温升高,上升运动加强,造成降水明显增多,暴雨成灾。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不稳定状态下的结果。

据统计,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997年是强厄尔尼诺年,其强大的影响力一直续待至1998年上半年,我国在98年遭遇的历史旱见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这种现象已成为当今气象和海洋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感冒与天气在我国很多地方,感冒都被称为“着凉”,可见感冒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冬春季节为多发期,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寄生在低温、干燥的寒冷环境里。中医也认为,当气候突然变化、寒暖失常之时,风邪病毒最易侵袭人体。

临床实践也表明,每当发生一次“天气突变”,感冒的人数常常也就随之突增。“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降水、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一般都是由锋面天气系统带来的(锋面,即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尤其是冬春季,北方冷空气不时南下,锋面活动更为频繁,常常诱发感冒或出现其它病症。

人患感冒的症状会因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即所谓的“四时感冒”:风寒感冒(冬季受风寒或春季降温所致)、风热感冒(春天温度高或秋冬天升温所致)、夹湿或夹暑感冒(夏季湿度大、温度高所致)、夹燥感冒(秋季空气干燥所致)。

其中前两种感冒症状是一般的头疼、发热、鼻塞流涕等,而第三种感冒则常伴有胸闷、骨节疼痛症状,夹燥感冒则一般伴有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等症状。因此,“因天制宜”应成为预防感冒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熟悉本地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注意收听和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当天气发生突变时,要及时更换衣被,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诱发感冒;在天气突变后的一两天内,要尽可能地少去公共场所,以防被传染上感冒。

4.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一)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4、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5、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6、乌龙打坝,不阴就雨.7、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9、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10、鱼鳞天,不雨也风颠.11、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11、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12、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13、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14、云吃雾下,雾吃云晴.1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16、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17、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18、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19、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二)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2、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3、开门风,闭门雨.4、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5、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6、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7、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8、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9、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10、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11、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12、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暴雨.13、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14、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15、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16、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17、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18、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19、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20、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21、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22、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三)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2、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5、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6、春雷十日阴,冬雷十日寒.7、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8、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四)观物象测天谚语 1、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2、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3、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4、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5、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6、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7、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8、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9、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10、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11、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12、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13、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14、螳螂乱飞,有阵雨.15、蜘蛛结网,久雨必晴.16、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17、蛇过道,大雨到.18、知了鸣,天放晴.。

5.生活气象小知识

(meteorology)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农业气象学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5333131学等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

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编辑本段研究的任务1、观测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2、解释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3、分析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

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4、依据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认为的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历史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动力气象学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

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了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

根据大量探资料绘制的高空天气图,发现了大气长波。1939年罗斯贝提出了长波动力学,他的理论亦对天气预报有莫大的贡献。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电脑、天气雷达,卫星和遥感的技术的应用,使大气的各种现象,大至大气环流,小至雨滴的形成过程,都可依照物理学和化学的数学形式来表示,从而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编辑本段发展的进程萌芽时期萌芽时期主要指16世纪中叶以前这一漫长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军事气象学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中国在这一时期,在此领域中有不少成就,而且是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的。远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

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的书籍,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物候的文献。

气象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的最早发明。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

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

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所以中国的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历史亦最悠久。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迫切要求预知未来天气的变化,并在长期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以便于记忆和运用,这就是天气谚语。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

6.气象小知识,急

(meteorology)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农业气象学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

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编辑本段研究的任务1、观测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2、解释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3、分析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

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4、依据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认为的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历史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动力气象学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

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了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

根据大量探资料绘制的高空天气图,发现了大气长波。1939年罗斯贝提出了长波动力学,他的理论亦对天气预报有莫大的贡献。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电脑、天气雷达,卫星和遥感的技术的应用,使大气的各种现象,大至大气环流,小至雨滴的形成过程,都可依照物理学和化学的数学形式来表示,从而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编辑本段发展的进程萌芽时期萌芽时期主要指16世纪中叶以前这一漫长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军事气象学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中国在这一时期,在此领域中有不少成就,而且是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的。远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

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的书籍,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物候的文献。

气象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的最早发明。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

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

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所以中国的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历史亦最悠久。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迫切要求预知未来天气的变化,并在长期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以便于记忆和运用,这就是天气谚语。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以说具有天象学的性质。

发展初期发展初期包括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这时由于欧。

7.请提供一些与气象相关的趣味科普知识

看物象识天气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8.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1.降温

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2.大雪

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3.冻雨

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层,又成为温度虽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冷却水。过冷却水滴从空中下降,当它到达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立刻发生冻结,就形成了冻雨。出现冻雨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

4.雾凇

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中国冬季雾凇日数多的地方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

5.暴雨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扩展资料:

1.早晨有露水一般是晴天

为什么有露水时,一般是晴好的天气呢?这是因为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散热很快,田野上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含水汽的能力就减弱了,这样水汽就纷纷地凝附到草叶上、树叶上、石头上。而多云的夜间,地面上好像盖了一层大棉被,热量不易散发出去,气温不下降,蓄寒的水汽也就不容易凝结成露水了。

2.雨后经常会有彩虹

一场大阵雨后的空气中,天空就飘浮着许多小水珠。它们就像一个个悬浮在空中的三棱镜。太阳光通过它们时,先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然后再反射回来。这时,如果有人站在太阳和雨滴形成的”雨幕”之间,就会看到一条色彩缤纷的彩虹。

3.冬天一般都会下雪

冬天来了,为什么会下雪呢?这是因为冬天温度低,地面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云层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就是下雪了。如果有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的温度比较高,就好像一只大手托着雪花似的,雪花在云层里长大的时间就会长一些,降下的雪花也就比较大。

4.先看到闪后听到雷

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快,很快就能到达地面,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过一会儿才会传到大地上来。所以就会先听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了。实际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出现的。

传到地面的时间相差这么多,是因为光每秒钟要传播3000000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只能1秒钟传播0.34千米。声速只有光速的九十万分之一。

闪电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声大,有的声小。你可以根据声音传到地面的时间大致判断云层到地的高度。光到地面几乎用不了多少时间,可以认为是0,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间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闪电处到你的距离了。

雷声遇到云层或高大的建筑物后要产生反射,所以一个闪电光后雷声一般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