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什么作用


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中国文明沿着丝绸之路方向往西传播,同时中国也从西方国家吸收了外来文明,迎来了中西文明交汇融合的时代。

首先是交换了物产,中国最早进人世界市场并运输到欧洲的商品主要是丝绸。其次,中国从西域引进了许多动植物品种,如从大宛、乌孙引入汗血马,从西域引进葡萄、着、石瘤、蚕豆、胡桃、胡芹等。

丝路历史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但为何在河旦乱闷西走廊上没有“丝门”而有“玉门”?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 。“丝绸之路”名称是德国学者的“发明”。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模弯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陪高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中国文明沿着丝绸之路方向往西传播,同时中国也从西方国家吸收了外来文明,迎来了中西文明交汇融合的时代。

首先是交换了物产,中国最早进人世界市场并运输到欧洲的商品主要是丝绸。其次,中国从西域引进了许多动植物品种,如从大宛、乌孙引入汗血马,从毕败散西域引进葡萄、着、石瘤、蚕豆、胡桃、胡芹等。

丝绸之路开辟后,东西方的手氏宗教交流逐新频繁。东汉时期,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现在中国的新疆甘肃等西北地区,在隋唐之前主要是信仰佛教的。

隋唐时期,随着文化的开放与交流,伊斯兰教、基督教、祆教等宗教相继通过丝绸之路东传进入中国。不同宗教在中国本土与儒学、道教等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多元交融的宗教文化体系。

具体进程: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枯烂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升高颤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不断发展,主要有西北丝绸之路(又叫绿洲丝绸之路或沙漠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三条。它具有由两汉到隋唐念丛的过渡性、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南北两政权同时与西域频繁交往三方面的特点。

北魏文成帝太安元年(455年),在直接的交往断绝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波斯与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北魏王朝建立了直接的联系。从这时开始,直到正光三年(522年),《魏书》本纪记载了十个波斯使团,前五次应当是到了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吵败,为中国带来了玻璃制品工艺,后五次到达的则是493年迁都后的洛阳


  中国古代技术西传 21世纪初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人们已在在楼兰遗迹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唐朝简旁与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摩擦不断。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
力的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地区沙漠密布,各国的繁荣与水往往是脱不开关系的。天山与昆仑山脉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然而收集这些雪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后积聚在山脚的水很短时间就会被蒸发或渗入地下。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
  早先西域地区坎儿井技术究竟是由中国还是波斯传入西域一直事件有争议的问题。不过井渠技术和穿井法和咐派被证实是用中国传向西方:《史记》中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唤贺兵攻打大宛,利用断绝水源的方式围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坚持了很长时间。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
(1)汉裂握代的凿井开渠、铸铁炼钢等技术传入中亚地区
(2)5世纪老源乎以后中国的蚕桑与丝织技术的西传
(3)西域葡萄酒制侍悉造方法在东汉末年的传入
(4)波斯铠甲装具制造技术传入中国
(5)西方玻璃制造技术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