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的书法有什么特点(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特点是什么?)

关于【柳公权书法特点】,柳公权的作品和他书法的特点,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柳公权书法特点:他的书法出于欧又别于欧,史上排名第三,是劲健美的典范2、柳公权书法特点,柳公权的作品和他书法的特点1、柳公权书法特点:他的书法出于欧又别于欧,史上排名第三,是劲健美的典范

楷书至唐发展到顶峰,盛唐楷法书坛以颜真卿、柳公权为杰出代表。颜真卿书法刚健或劲健之美,总体风格偏于大气磅礴的雄浑之美,而柳公权的书法同有雄浑和雄伟之美,其总体风格则是偏于劲健,是楷书劲健美的典范。

柳公权像

历来书家对柳公权书法的品评,离不开“劲”或“健”二字,如:赵函《石墨镌华》说:唐《玄秘塔碑》……柳诚悬书。书虽极劲健,而不免脱中露肘之病。董其昌跋《戏鸿堂法帖》:柳诚悬小楷《度人经》,遒劲有致。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个别字

柳公权书法的美,最主要在于其遒劲刚健之骨。范仲淹在《祭石学士文》中有“曼卿之笔,颜筋柳骨…”一说,本来是以颜、柳的筋骨来赞美石曼卿的书法,从此,“颜筋”、“柳骨”一说在书法史上就成了标准品评。“柳骨”的劲健之美,除了体现于《神策军碑》,其《玄秘塔碑》也极为典型,以下选碑中的字的分析笔画来窥探柳书这种劲健美的特质。

《玄秘塔碑》“音”、“方”、“其”、“之”、“欲”

“音”、“方”、“其”、“之”、“欲”等字的“点”,以“永字八法”来解析,那就是——“侧”,确实有如高峰之坠石,它不是单向的、平面的、顺笔而过的、“蜻蜓点水”式的,而是表现为多向度,多姿态,多意味,书家在这小小的空间内蓄意衄驻回旋,使之在接受视野里似生立体之感。陈绎曾《翰林要诀》说:“点之变无穷,皆带侧势蹲之,首尾相顾,自成三过笔。”柳书之点也如此,而且也有种种变化,尤其是“其”、“之”、“欲”的点,藏露不向度不一,然而又无不是欹侧不平,磕然如石,有势有力,并在不同的方位以其侧势成为全字左顾右盼的“活眼”。

《玄秘塔碑》“菩”

“音” “方”、“其”、“菩”“吞”等字的横画,用字八法的——“勒”,虽然粗细长短也有所不一,但无不是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而中段尤以提锋为主,但又提中有按,如锥画沙,因此显得瘦劲坚挺,而收笔则特以强形式的顿挫见骨力,所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秒”(孙过庭《书谱》),从而使横画以刚健不屈的铮铮铁骨取胜。其中有些字的横画还特别长,它们作为主笔横贯全字,而其气势的展开,令人或联想起“千里阵云”之喻,或联想起“行气如虹”之美。

《玄秘塔碑》“吞”

“方”、“欲”等字的撇,就是——“啄”,逆锋之势更为明显,特别是“欲”字“欠”旁的第一撇,其逆势达到了极端夸张的程度。在书法的笔阵里,蓄势足,必然出锋利,因而其“峻啄”的力度和速度尤为险劲迅捷。

“其”、“顶”二字众多的竖画,就是永字八法的——“努”,也极富真骨凌霜之力。如“其”字的第二个竖画,起笔用“逆”特别明显夸张,其锋尖蹙衄之多向,使竖画的开端呈现出峰峦突兀之状,待逆势蓄成,然后让笔顺势力而下,这样,竖画就特别显得坚劲挺拔,峻耸刚强。此外,如“音”、“顶”等字“日”旁页”旁左右的两竖,也都能体现出“骨直以立“骨直为强毅”(《周礼·弓人》)的品格。还应指出的是,“顶”字“丁”旁的“努”,并无直致而尤具弯势,然而其骨力正在于此,传统“笔法诀”有所谓“努弯环而势曲”、“努过直而力败”之说,柳书“顶”字的带钩之努就是范例,唯其如此,它才能以其韧劲和张力顶住上部的千钧重压。其实,所谓“书诀”、“笔法诀”云云,都是从柳公权等书家的法书名迹里总结概括出来的再如“吞”字特别是“之”字的捺笔“磔”,也可谓“饮真茹强”,“坚不可破”,具有无所屈让、道劲不凡的骨力。再统观全局,该碑字字骨质气清,峻健挺拔,笔笔铜铸铁打,坚强确实。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写道:“风清骨峻,篇体光华。”这也可用来赞美柳公权的书风。在历史上,柳书之所以被学书者尊为楷书四大范型(欧、颜、柳、赵)之一,主要在于临习其劲健的骨力。因为下笔有骨,书法乃立。

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道出了颜、柳书法的美学特色,是骨肉相连的关系。筋偏于粗壮,骨偏于清瘦,柳公权引筋入骨,既继承了颜真卿的刚阳之美,又区别于粗壮厚重的雄浑之美,从而独创了瘦硬的劲健之美。苏轼在《书唐氏六家书后》说:“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宗白华《美学散步》说:“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筋、肉、血构成的,“骨”是是生物体最基本的间架,由于骨,一个生物体站立起来和行动…有了筋、骨、肉、血,一个生命体诞生了……”形容一个人写的书法说,写的有筋骨、有血肉,说明作品具有鲜活生命特征,就有了精气神等精神气质。

2、柳公权书法特点,柳公权的作品和他书法的特点引子

柳公权,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说熟悉,初中生都知道他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合称颜筋柳骨。再进一步,喜爱书法的朋友对他更是了若指掌,但是,好多书法爱好者对他的书帖既爱又恨。因为,他的书法字看上去“并不好看”,而且特别难练,更无奈的是,即使你练成他的书法,也难以自成章法。大众与书法圈的朋友似乎都不怎么待见他。柳公权很寂寞!

然而,这才是真相:

他从小勤奋好学,30岁榜上有名,高中状元;

他遍历唐代及以前百家书法所长,与自己的独特见解融为一体,自创“柳体”;

他受到多位皇帝的喜爱,因此将他“扣留”在身边,君臣常常彻夜促膝而谈;

他的字价比万金,就连国外使团,都是备好购字的专用资金来买他的字,否则无法交差;

……

蒙诏帖

一、仕途不佳的状元

1、30岁金榜提名中状元

大历十三年,柳公权出生官宦世家。他的父祖及其兄长都曾朝庭为官,尤其是他兄长柳公绰官至兵部尚书。柳公权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自小勤奋好学,十二岁即能作赋。另外,小公权还特别喜欢练字,至今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他刻苦练字的故事: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的很差,经常受到先生的责骂,他发誓一定要练好字。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小公权的字在同学之中已属佼佼者,于是到处自我夸耀。一个常在私塾边上卖豆腐的老者看在眼里,故意说小公权的字,无筋无骨,就像他卖的豆腐脑。小公权听了气不过,跟老者争辩起来。老者说,我是一个粗人,自然不会写字,但是我知道,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都比你写的好。你如果不服气,可以自己去跟他比比,看谁写的好。第二天,小公权就自带干粮,去城里找老者。当他看到老者运笔如神,凤舞龙飞,写下的一行行字,各俱神韵,瞬间就被折服了。

这时候他也明白,卖豆腐的大爷是善意劝他更上一层楼。当即拜老人为师,老人也非常喜欢小公权。提笔写下一首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洗墨池

十年光景,小公权已成长为一名饱读诗书的青年。此时他的书法造诣已经相当高深,青出于蓝,龙飞凤舞之势已成。柳公权,起初也曾前往京城参加科举,可惜天不遂人愿,几次尝试都以失败收场。父兄劝他不必灰心,柳公权继续增长学识,为将来做准备。

元和三年(808年),柳公权再次进京赶考。这次他准备的相当充分,一蹴而就,考中状元。这一年他30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

2、穆宗发现其才

状元及第的柳公权以为等着自己的是官路亨通,好实现自己为民请命的愿望。然而,现实却让人泄气。此后十多年时间,柳公权的仕途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从秘书省校书郎(正九品)升至右拾遗(从八品)。

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待唐穆宗继位(公元820年),很快便诏柳公权进京,并对他说:我在佛寺里见过你的墨宝,早就想见你。随即留任为右拾遗。先后侍奉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皇帝二十年。后来,柳公权在哥哥柳公绰的斡旋下,升为弘文馆学士。柳公权特别喜欢这个职位,常常与一众有识之士谈论国事,觉得自己大有一展宏图希望。

大唐长安

可惜,等待他的不是四海酬志,为民请命。而是,由于文宗皇帝太喜欢他,重新诏为侍书学士,怕柳公权嫌官阶太低,还让他兼任谏议大夫,甚至这样还觉得不够,又加了知制诰。还特命他掌管撰写诏书的任务。除了官阶小了点,也大大体现了文宗皇帝对他的喜爱。

既然皇帝想要你留下,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挡?柳公权干脆潜下心来,好好做他的侍官。闲暇时读书,练字,一晃就是20年。

二、“柳骨”是怎样炼成的

1、三个境界书法大成

关于境界,禅宗的青原惟信禅师有精彩见解: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即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虽然是修行参禅,其实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第一重,是人之本能,所见即所得;第二重,是认识、学习、感悟并内化的过程;第三重,依道(规律或规则)而行,天人合一,将心中之山与现实之山有机融合为一物,成为自己的独特体系。

远山三重境

柳公权一生的具体经历已不可考,然而,根据现存作品与零星片段记录,可知,其书法境界同样经历了看山的三重境界:

40岁以前知道什么是山(书法中的势与形),将世间书法大家作品之优点做到了熟于胸,并不断习练,将龙飞凤舞的外形练到极致。

40岁至60岁自己游山(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向前,这个过程都是自己的真切感受,而不是书上说),新境界探索期,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心得,将字的偏旁笔画的势,一个个融入到新的字体中,逐渐形成非常具有柳公权风格的书法境界。

60岁以后(心中之山与现实之山,合二为一,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新旧两体结合,将外锋内化,形敛而神具,去芜存菁。柳公权的字“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如此超绝的书法技艺受到当世与后世的广泛赞誉。

2、画地为牢

柳公权的理想是修身养性,兼济天下。现实却更多的无奈。官场的黑暗,已到令人发指地步,柳公权自然不愿同流合污。皇帝对他的喜爱直接导致人身不自由。无异于的一条无形锁链,将柳公权拴了20年,才是柳公权真正领悟书法的最重要原因。

纸笔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人虽有极大潜力,而要激发这样的潜力,却需要真切的危机感。皇帝对他都有近乎控制的喜爱,金口玉言恰似上古时期画地为牢。这种无能为力的阻隔感就是他的切肤之痛。当发现自己已经等同于限制人身自由时,往往会暴出长而久的韧劲,完成心里最想做的事业。对于柳公权,就是书法。因为,这是一个人唯一的寄托与牵挂,也是唯一有可能体现其人生价值的方法,尤其像柳公权这样对书法极有天分的人,更是如此。

三、内方外圆活得世情通达

1、心正直谏

大明宫

柳公权是外柔内刚之人,眼里容不得砂子,就连皇帝也不例外。唐穆宗在位期间,整日宴乐,要么就是打猎游玩,不把政务放心上。柳公权对此深感不满。于是,在一次穆宗向他请教练习书法之际,借书法喻人,“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皇帝一听,脸色立变。从此,对柳公权置之不理,直至驾崩。而柳公权也失去了他升迁的最佳时机。

依笔者看来,这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正是他自己鲜活的写照。他常伴君王,却没有向皇帝谋求一官半职;他虽官居八九品,却匹夫有责,多次向皇帝直谏,无外乎心正。

2、美字救美人

柳公权于公刚正不阿,敢于谏言;于内又显出机智变通的一面。

宫女

据《唐人轶事汇编记载》:唐武宗曾对一女官生气,后来把她召来,对柳公权说:“朕对这个人很不满意,如果能得到学士你的一篇作品,朕就不怪罪她了。”于是把御案的纸笺拿过来。柳公权不假思索,立即写成一首绝句:

不分前时忤主恩,

已甘寂寞守长门。

今朝却得君王顾,

重入椒房拭泪痕。

唐武宗让他写诗,无非是想要给自己一个赦宫人无罪的台阶。一向刚直的柳公权在小节上,也是很贴心,难怪让几代皇帝都舍不得放手。可见,柳公权与皇帝的关系是亦臣亦友。大义上,不行就是不行,原则不容更改;私下又是无话不谈的朋友。甚至皇帝不止一次与柳公权在澡堂一边搓澡,一边探讨人生,这就是真实的柳公权。

3、柳字值千金

柳公权40多岁以后,书法的技艺既已举世无双。朝野上下都以能得到他的字为荣。当时王公大臣家,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为其先人撰写的碑文,被视为不孝。不仅国内如此,海外诸邦也是慕名登门拜访。他们觐见皇帝之后,还需专门到柳公权府上求字,他们的主人通常会在账目支出一栏加上购置柳字的单独开支,或金银珠宝,或稀世器物,换了字才能回去交差。

外邦使节

尾声

柳公权是不幸的:家世显赫,学识渊博,一生却只能做一个“小小的伴读书僮”,被皇帝“囚”于深宫,壮志难酬;

柳公权亦是幸运的:天赐他书法的禀赋,在限定的空间内,柳公权无暇旁顾,专精于读书、练字,终成饱学之士,更成为不朽的书法大家。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柳公权此生可无憾矣!

噼里啪啦一顿牛皮的内容分享完毕,记住关键词:柳公权书法特点是什么,柳公权书法作品代表作,柳公权书法特点语文书原文,柳公权书法特点简介,颜真卿和柳公权书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