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土流失情况有多严重?


浅显易懂一些......

不要那么深奥....
由于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驰名世界的多泥沙河流。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严重水土流失区21.2万km2,局部水土流失区20.0万km2,轻微水土流失区2.2万km2。该区幅员辽阔,其中2/3地面遍覆黄土,土质松软;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气候干旱,年雨量少而蒸发量大;地势高,气温低;植被稀少,暴雨集中。不利的自然条件,加以土地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总量每年为16亿吨,是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主要根源。�

� 1、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区域划分
⑴、严重流失区,共25万 km2,占总面积的39.1%,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1.2万平方迟搏亮公里。下分两个二级区,即①黄土高原沟壑区,②黄土丘陵沟壑区,21.76万 km2。两区的共同特点是:光山秃岭,坡陡沟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治理区。高原沟壑区侵蚀模数每年2000~6000t /km2。丘陵沟壑区侵模数每年5000~30000t/km2。

⑵局部流失区,共31.7万 km2,占总面积的49.5%,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0.0万平方公里。下分5个二级区,即:①林区,②土石山区,③高地草原区,④干旱草原区,⑤风沙区。大部地面有不同程度的林划被复,水土流失轻微,但林草遭到破坏的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也很严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防治区。干旱草原区和风沙区的固定沙丘与半固定沙丘,植被破坏后,就产生土地沙化和流动沙丘,是预防风沙危害的保护重点。

⑶轻微流失区,共7.3万km2,占总面积的11.4%,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2万平方公里。下分两个二级区,即①黄土阶地区,②冲积平原区。除阶地有少量沟蚀外,总的地势平坦,土壤侵蚀很微,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预防保护区。

关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分布,据有关研究成果初步鉴定,多沙区即多年平码宽均输沙模数大于5000t/km2地区,其面积约11.05万km2;粗沙区即多年平均粗泥沙输沙模数大于1300 t/km2(d≥O.05mm)或多年平均粗泥沙输沙模数大于2800 t/km2(d≥O.025mm)的地区,其面积约为6.80万km2或7.90万km2;多沙粗沙区即多沙区分布面积与粗沙区分布面积重叠地区,其面积约为6.80万km2(d≥O.05mm)或7.40万km2(d≥O.025mm),主 要分布在河口镇-龙门区间及泾、洛、渭河上游地区的丘陵沟壑区,是水土保持重点集中治理区。

2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强度

⑴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强度区域间的差异很大,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由于黄土高原的侵蚀产沙量接近河流输沙量,因此可用输沙模数代表水土流失强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强度区域分布规律是:�

①六盘山是侵蚀强度的一条自然分界线,六盘山以西地区侵蚀强度小于以东地区,其侵蚀量最大的也不超过每年每平方公里100000吨;该山以东大部分地区侵蚀量都超过每年每平方公里10000吨,因此黄河中游的主要产沙区在六盘以东的地区。

� ②六盘山以东地区侵蚀强度南北方向的变化,比六盘山以西地区明显。东部大约以陕西省宜川、延安、志丹及甘肃省华池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侵蚀量大部分地区每年每平方公里大于10000吨,最大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38000吨,此线以南地区每年每平方公里都小于7000吨。六盘山以西以华家岭、定西一线分成南北两部分,侵蚀量的分布特点与东部相反,即南部大于北部,如散渡河流域的侵蚀量是每年每平方公里9821吨,而祖厉河是每年每平方公里5840吨。�

③黄土高原存在几个高强度的侵蚀中心,即黄甫川中下游、窟野河中下游、泾河上游、北洛河上游、渭河上游支流散渡河、洮河中下游。以上这些地区的侵蚀量都高于周围地区。

④黄土高原水蚀地区北部和风蚀地区长城沿线以南区域是水蚀风蚀交错的特殊地区,处于脆弱生态环境地带,水蚀、风蚀发展强烈,全年水蚀风蚀交错进行,且互相促进,形成侵蚀最强烈地区。

根据上述水土流失强度区域分布规律和黄河流域黄土高银宴原输沙模数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规划》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强度按输沙模数分为7级。第一级1000t/km2以下,主要分布在土石山区、林区、高地草原区和干旱原区;第二级1000~2000t/km2,主要分布在黄土阶地区与气候干旱、缓坡较多的丘陵第四、第五副区;第三级2000~5000 t/km2,主要分布在部分高原区、土石山区与丘陵第三、四、五副区;第四级5000?0000t/km2,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泾河流域、渭河上游、祖厉河中下游、青海省湟水中下游、黄河龙羊峡至兰州段干流两岸;第五、六、七级100000~20000t/km2和20000t/km2以上,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河口镇到龙门区间11万多km2的丘陵第一、第二副区和部分第五副区,以及泾河支流蒲河的中下游地区。

3、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是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今天我们要解决的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在15o以上,有的达30o;坡长一般100—200m甚至更长。每年每亩流失5-10吨,甚至15吨以上。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质地松软,遇水易蚀,抗蚀力很低的土壤,如黄土、粉沙壤土等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对象。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稀少,土壤疏松,暴雨较多,地形破碎,产生了强烈的土壤侵蚀。

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我国水土流失概况

2005年07月19日17:27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配罩世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我国的农业耕垦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为12%,有些地区不足2%,水蚀、风蚀都很强,据20世纪50年代初期统计,水蚀面积15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30万平方公里,合计占国土面积的29.1%,年均土壤流失总量50余亿吨,其中约17亿吨流入海洋。到1990年,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表3)。

从流失的程度来看,轻度流失面积为186万平方公里,中度流失面积77.7万平方公里,强度流失面积为47.63万平方公里,极强度流失面积为25.76 万平方公里,剧烈流失面积为29.95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度以上流失面积占50%。目前全国农耕地水土流失面积约4867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8%,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

根据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起主导作用的原则,目前,将我国水土流失类型区分为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又可分为五个二级类型区,即:①西北黄土高原区,②东北黑土区(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③北方土石山区,④南方红壤丘陵区,⑤西南土石山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又可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和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包括北方冻 融土侵蚀区和青藏高闷帆原冰川侵蚀区两个二级类型区。

全国七大流域和内陆河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表4),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区60万平方公里面积中,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可以说黄土高原是世界水土流失之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量3700吨/平方公里·年,最严重的地区高达5~6万吨/平方公里·年,每年从黄土高原输入黄河三门峡以下的泥沙达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造成黄河下游河床每年淤高10厘米。目前,下游河床高出地面3~10米,最高达12米,成为有名的地上培肢悬河。每年虽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加高河堤,但河堤越加越险,后患无穷。

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130~1750吨/平方公里·年。东北三省和内蒙部分旗盟的水土流失达18.5万平方公里。其中黑土区虽属缓坡,但多为长坡(1000~2000米),雨量集中,雨强大,土壤也容易流失,土壤侵蚀模数每年达6000~10000吨/平方公里。内蒙、新疆与东北西部的风蚀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沙漠与戈壁东西绵延近万里,气候干旱。因风沙危害,土壤沙化、碱化,危及西北、东北及华北各省。

南方红壤丘陵区,同样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长江流域以南的红壤丘陵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67.48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由于人多耕地少,山大坡陡,雨量充沛,特别是暴雨多,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在高雨量的冲击下,很容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特别是有深厚花岗岩风化壳的红壤地区,严重者土壤侵蚀模数也在1000吨/平方公里·年以上,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大幅度减产。仅长江上游35.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区的土壤流失量就达15.6亿吨,年均侵蚀模数达4432吨/平方公里。由于长江流失的泥沙颗粒粗,只有1/3细泥沙进入干流,2/3的粗砂、石砾淤积在上游水库、支流和中小河道,给小河的防洪和水库灌溉、供水、发电带来很大危害。

中国水土流失状况表(1993年)

省 区 水蚀面积(平方公里) 风蚀面积(平方公里) 流失总面积(平方公里)
北京 4829.95 0 4829.95
天津 402.51 0 402.51
河北 58085.52 12877.12 70962.64
山西 107730.33 166.25 107896.25
内蒙 158100.13 640531.13 798631.26
辽宁 63714.98 1933.13 65648.11
吉林 24097.30 15784.50 39881.80
黑龙江 112559.79 7666.42 120226.21
陕西 120404.95 11572.57 131977.52
甘肃 106936.83 129252.06 236188.89
宁夏 22897.11 15975.95 38873.06
青海 40060.30 142647.09 182707.39
新疆 113843.00 836403.00 950246.00
河南 64754.67 0 64754.67
山东 50373.24 10295.30 60668.54
西藏 62056.89 50592.24 112649.13
江苏 9161.91 0 9161.91
安徽 28853.45 0 28853.45
浙江 0 25708.00 0 25708.0
江西 45653.08 152.00 45805.08
福建 21130.00 250.00 21380.00
台湾 8887.60 8887.60
湖北 68483.53 0 68483.53
湖南 47156.81 0 47156.81
广东 11381.22 0 11381.22
海南 455.04 0 455.04
广西 11142.93 0 11142.93
四川 184153.96 0 184153.96
贵州 76682.45 0 76682.45
云南 144470.34 0 144470.34
全国
1794169.22 1876099.19 3670268.41
资料来源: 水利部1993年发布的资料(表3)
( 表4)中国水土流失分布
流域 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面积 (万平方公里) 土壤侵蚀量(亿吨) 占流域面积(%)
长江 180.00 62.00 34.4 24.00
黄河 75.00 46.00 61.3 16.00
海河 31.90 12.00 37.6 4.02
淮河 27.00 5.90 21.9 2.30
珠江 45.00 5.80 12.9 2.26
松花江、辽河 124.60 42.00 33.7 7.68
太湖 3.60 0.296 8.2 0.14
其他流域(内陆河、直接入海河流、国际河流等) 473.00 193.00 40.8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为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被刮去1厘米厚的土层,流失的氮、磷、钾相当于4000万吨化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缺少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参考资料: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50262/50980/3553777.html
黄河水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担负着沿岸八省区的城市供水,同时还担负着为天津、河北等地的城市供水,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资源。
随着我国沿黄河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引用黄河水量的增长,向黄河排放的废污水量在逐年增加。2000年达标排放虽然限制了一些企业的废水排放,但还没有从根本上遏制。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还在继续加重,大量废水的排入,使得黄河已不堪重负,据1998年流域各省区水资源公报和黄河水资源公报统计,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已达42.04亿吨,和80年代初的21.7亿吨相比翻了一番。因此,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天然径流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就造成了黄河水体污径比(污水量/径流量)增扮塌缺大,导致水污染加重。另据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近期开展的"黄河流域水污染危害调查"的阶段性初步成果表明:仅黄河干流龙门以下区域因水污染而造成的工业、农业、城镇供水、水利工程设施、市政额外投资、水产养殖、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00余亿元/年。
据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依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对黄河流域进行的常规、省界和供水水源地常年水质监测及其评价结果来看:从1997年以来,黄河干流水质总体向好、逐步改善的同时,局部河段水质程恶化趋势。和Ⅲ类水相对照,还有很大的差距。从2000年的水质评价结果来看:干流将近有一半的河长不能达到Ⅲ类水。在干流劣于Ⅲ类水质的有上游的五佛寺河段、石嘴山河段、头道拐河段、乌达桥河段和中游的龙门河段、潼关河段和三门峡河段。
从供水水源地的评价结果来看:在黄河干流不完全统计的11处供水水源地中,只有兰州、高村、泺口、利津等4处达到Ⅲ类水标准,而剩余的石嘴山、昭君坟、画匠营、镫口、头道拐、三门峡、花园口等7处均劣于Ⅲ类水标准。更有甚者,一些供水水源地的水质只符合农业用水要求和一般景观用水要求。水源水长期超Ⅲ类水质类别不但加大水处理费用,而且还会影响人厅辩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正在制定衫笑的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已对重点河段按其功能进行了水质目标类别规划,从规划结果来看,现有的水质类别远远超过规划目标类别,在参评的干流31个重点河段中,有12个河段的水质类别超过规划水质类别;在参评的支流19个重点河段中,有16个河段的水质类别超过规划水质类别,剩余的19个河段刚刚达到规划水质类别。各个河段从目前的水质类别来看,已无纳污容量,这对今后总量控制的实施无疑是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由此来看,黄河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水污染形势依然很严峻,治理黄河水污染任重道远。
黄河水污染每年造成经济损失上百亿元 黄河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这是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进行量化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黄河是中国北方的重要水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引黄灌溉、工业、城市供水累计经济效益达6000亿元,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近十多年来,黄河污染有加重趋势,目前,黄河每年废污水排放总量已达42亿立方米,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入黄污染物已超出黄河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据专家介绍,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但水污染又反过来给工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据测算,黄河流域每年因水污染导致工业用水成本增高、产品质量下降带来的损失约23至32亿元。农业是黄河上的用水大户,占黄河总用水量的90%,黄河水污染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每年最高达33亿元。

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对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黄河治理与开发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已是妇孺皆知的爱国主义教育典范。

近50年来黄河治理与开发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黄河流域已修建了3千多座水库,总库容已相当黄河的年径流总量,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达60%;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修建的小浪底工程已于1998年按期截流。黄河干流工程的详情请看干流工程。

2、黄河下游1300公里的大堤普遍加高加固三次。黄河下游堤防工程详情请看堤防工程。

3、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五分之二得到治理。在1950-997年的48年内,黄河流域8省(区)共完成梯田、坝地、其他基本农田和造林、种草等五项主要水土保持措施2. 71亿亩,折合18.08万平方公里,占8省(区)水土流失面积44万平方公里的41.1%。按48年平均,年均进度0.83%。上述治理面积中,有梯田(包括塬面条田、埝地)4617.17万亩,坝地537.8万亩,其他基本农田3381.33万亩,造林15094.46万亩,种草3491.67万亩。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程请看水土保持。

这些治理工程,取得了黄河安澜50年的巨大成就。获得的经济效益数倍、数十倍于国家和地方的投入。产生的社会效益更是无法用金钱计算。

黄河善淤、善决、善徒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黄河下游的堤防工程,黄河丰富的水力资源又使社会把大量的资金投向了黄河上游的水电建设。近两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黄河中游治理黄河泥沙的治本工程--水土保持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1998年投入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国家经费成倍最近,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二期项目也通过了世行的评估,关于黄土高原世行项目的详细内容请看世界银行网页
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如黄土高原本身黄土层深厚疏松,垂直纹理竖启渣发育,易被流水侵蚀,人为原因则旁氏主要是指人类的生产活动,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垦殖和放牧余悄,以及开采矿产等造成植被大量被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的加剧,既使得土地荒漠化,又抬高河床,造成洪涝灾害。

1999年以来,中央累计投资14.4亿元,完成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8万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破坏土壤肥力。(2)加剧沟壑发展。(3)淤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
非常严重,经常会有洪水,使得白鳍豚都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