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律知识 生活中的物理小知识30条

很多朋友对于定律小知识和生活中的物理小知识30条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来看看这些定律法则知识科普

心理小知识学点心理学

二八定律: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发现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从早期的资料中发现,在其他的国促只提家,都发现有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

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同时,人们还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二八定律成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80%和20%(从统计学上来说,精确的80%和20%出现的概率很小)。习惯上,二八定律讨论的是顶端的20%,而非底部的80%。人们所采用的二八定律,是一种量化的实证法,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因此,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鸟笼逻辑:

鸟笼逻辑被认为是人类无法抗拒的10种心理之一,是由一个心理学故事引出的效应。挂一个美丽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之处,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因为这比无休无止的解释和说明要轻易得多。

这就是鸟笼逻辑。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并不一定每一个漂亮的鸟笼里都应该装上一只鸟,但可惜的是人们总是逃不出这个逻辑的局限。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海阁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维,更不要在传统目光的审视下止步不前。敢于挂出一只空鸟笼并能够自然地坚持下去的人,才是有创见.有魄力有主张的人。

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说的是这样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冷而拥抱在了一起,但是无论如何它们都睡不舒服,由干它们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块就会刺痛对方,反倒睡不安宁。因此,两只刺猬就离开了一段距离,可是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

折臆了好几次,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这也就是在人际交住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所谓“刺猬法则“是说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苓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

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他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文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要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的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的太远,又冻得难受。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得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由此可见,人和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人人都需要在自己身边有一个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它犹如一个无形的气泡"般为自己分了一定的领域。

而当这个"领域"被他人触犯时,人便会觉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开始恼怒。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圣经《新约马太福音》里有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表面看起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

与"二八定则"类似,但是实则它只不过是平衡之道的一极。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它反映着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一种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小知识30条

1.30个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1、雪(冰)融化

2、照镜子(反射)

3、用吸管喝饮料(气压)

4、坐车,刹车时人向前倾(惯性)

5、晒衣服(蒸发)

6、夏天吃雪糕周围有白烟(液化)

7、妈妈在厨房里面炒菜,我们在客厅就可以问道饭菜的香味了(分子无时无刻不进行着热运动,所以饭菜的香气分子能够扩散到客厅中去)

8、当地板上有水时,这时候人踩上去容易打滑摔倒(覆盖有水的地板其动摩擦因数较小,人站在上面容易相对运动,所以不宜站稳)

9、冰块会漂浮在水面上(密度)

10、白炽灯泡(灯泡通电后,线路里流过电流,灯丝发热至白炽状态,从而发出灯光)

11、放手后氢气球会飘向空中(密度)

12、夏天天气闷热,我们在周围撒上一些水,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液态的水蒸发为水蒸气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13、自行车换带(增大摩擦力)

14、风力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5、滑冰(减少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

16、拿梳子梳头,头发会翘起来(静电,摩擦起电)

17、用筷子吃饭(杠杆原理)

18、高压锅煮饭容易熟(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19、皮影戏(光的直线传播)

20、雨后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21、浴霸发热(点的热效应)

22、吸盘可以紧紧地吸在墙上(大气压强)

23、船可以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排开水受的重力)

24、凸透镜可以点火(凸透镜聚光作用)

25、你推墙,感觉墙推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6、霜(凝华)

27、水结冰(凝固)

28、用干冰人工降雨(汽化、液化)

29、伸入水的筷子弯了(光的折射)

30、先看到闪电再听到打雷声(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大)

2.写出50条以上有关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3.初二生活物理现象30条

50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初中2年级上册的)还要简单解释霜——凝华霜--凝华雾淞--凝华彩虹——光的色散雨—液化冰变成水—融化水变成冰——凝固人工降雨的干冰—升华水的沸腾与蒸发—汽化知了鸣叫——声音振动月球上无线电通信——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在听到声音——光速比声速快在音乐厅听立体声音乐——双耳效应笛子发声——频率与音调地震来了动物先知道——超声波与次声波不同的人声音不同——音色镜子——光的反射影子——光的直线传播放大镜——光的折射近视眼镜——凹透镜望远镜——凸透镜摩擦过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摩擦起电物体导电——电流电流的单向移动——发光二极管空气开关跳闸——电路短路街上的电灯——串联家里的不同电器——并联、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

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

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

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4.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

5.求30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原因,就是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下.

1水中筷子变短光的折射

2水中有树的倒影光的反射

3路面上有油膜,呈彩虹色光的干涉

4凸透镜可以点火凸透镜聚光作用

5大树底下有光斑小孔成像

6路面上有人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7日食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8雨后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9人看到日出比实际要早光的折射

10汽车挡风玻璃要倾斜一定角度光的反射

11汽车驶过,听到声音的频率逐渐变小开普勒效应

12障碍物阻挡不了声音的传播声波的衍射

13用电热丝加热电流的热效应

14用微波炉加热波具有能量

15冬天湖面结冰,冰面下没有结冰水的反常膨胀

16被水蒸汽烫伤比被水烫伤更严重液化放热

17摩擦过的橡胶棒可以吸引小物体摩擦起电

18正负电荷互相吸引库仑定律

19通电导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电流的磁效应

20指南针指南地球是个大磁体

21发电机的线圈转东产生电流电磁感应

22打雷乌云带电放电

23听铁轨可以更早判断火车来了声音在铁中传得比在空气中快

24宇宙中对话需要无线对讲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5太阳光能传到地球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26你推墙,感觉墙推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7大卡车爬坡时要减速功率一定时,速度和牵引力成反比

28吸盘可以紧紧地吸在墙上大气压强

29用针扎手痛受力一定时压强和表面积成反比

30船可以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排开水受的重力

都是自己写的累死了……

6.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物理小知识

1.人走路时的摩擦力 2.长跑比赛的终点计时员是以看到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 3.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4.粘水后的玻璃不易分开 5.热水冒白烟 6.彩虹 7.冬天窗户上出现一层"冰花" 8. B超 9.水沸腾现象 11.樟脑丸用久了会变小 12.超声波洗碗机 13.发光的灯泡 14.谚"霜前冷,雪后寒" 15.用高压锅煮饭快 16.向热汤碗里吹气降温 17.吹电风扇时会感到凉爽 18.游泳上岸后会感到冷 19.向手上哈气取暖 20.电视机上总是沾着一层灰 1)夏天从冰箱里那出的啤酒瓶出“汗”: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瓶子上.(2)冬天窗户上结冰花:水蒸气凝华.(3)早上睡醒觉看见大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现象.(4)冬天被冻住的衣服会变干:冰的升华.(5)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水的沸点不同:大气压的差异.(6)水只能把饺子煮成白色的,而油能把饺子炸成黄色的: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7)海市蜃楼现象:光由于遇到不均匀大气而发生了偏折.(8)小孔成倒立的像:光的直线传播.(9)平面镜能成像:光的反射.(10)伸入水的筷子弯曲了:光斜射入另一介质而发生了折射现象.(11)太阳光被三棱镜折射后成为七种颜色:光的色散.(12)日食现象:光的直线传播.(14)月球上没有声音: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13)凸透镜能成像:光的折射.(14)月球上没有声音: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15)先看到闪电,后看到雷:光在地球上比声音在地球上的传播速度快的多.(16)我们能用普通杆秤测量物体重量:杠杆原理。

7.求30条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初中水平

1、巧用牙膏: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也可防止感染,疗效颇佳。

2、将残茶叶浸入水中数天后,浇在植物根部,可促进植物生长;把残茶叶晒干,放到厕所或沟渠里燃熏,可消除恶臭,具有驱除蚊蝇的功能。

3、如果衣领和袖口较脏,可将衣物先放进溶有洗衣粉的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再进行正常洗涤,就能洗干净。

4、煮鸡蛋时,可先将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会,再放入热水里煮,这样煮好的鸡蛋蛋壳不破裂,且易于剥掉。

5、风油精的妙用:在电风扇的叶子上洒上几滴风油精,随着风叶的不停转动,可使满室清香,而且有驱赶蚊子的效用。

8.跪求50个生活中的物理常识啊啊啊要初二的~~

这是老师原话

1下雪不冷化雪冷

2,冬天说话是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3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就会感到凉,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从身体吸收了热量,使皮肤的温度降低感到凉。

4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因为钨丝受热产生升华现象,然后钨的气体又在灯泡壁上凝华的缘故,所以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

5喝开水时,如果感到热开水烫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因为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也就是说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水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也就越快,这将就会加快水温度降,使热开水不会烫口。

6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后,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因为眼镜片在室外是冷的,进入暖和的屋子里后,屋子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后液化(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7、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是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8、"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9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10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1、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2瑞雪照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13、"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14、"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15、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16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17洒水可以降温?——由于水蒸气蒸发吸热降低周围温度

18夏天水管‘出汗’是由于热空气遇冷的水管,遇冷液化成水珠,覆在水管壁上。

19饺子煮熟了会浮到水面,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浮力变大。

20吹肥皂泡五颜六色,是由于光的折射。

21.湖水倒映着美丽的白帆,是由于光的反射。

22,筷子“折了”,是由于光的折射。

23看电影时,从各个角度都能看见银幕上的画,是因为银幕产生了光的漫反射。

24、多油的菜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冷却。

25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我也是初二的,没办法,绞尽脑汁,只想出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是牛顿的运动定律

一、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该定律的意思是,在没有外力对物体进行作用时,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都不会发生变化。就像放在木板上的球,如果没有人碰它的话,球会一直待在木板上,静止不动。而被人推了一下之后,球会运动起来直到有什么东西(比如与木板间的摩擦或是空气阻力等)让它停下来。引力也是一种力,所以只是使一块平放着的木板发生倾斜,并不直接碰触木板上的球,那么球也会在引力的作用下滚落在地。

二、物体的质量(m)、物体的加速度(a)以及对其所施加的力(F)三者之间的关系是F=ma。

该定律的意思是说,物体上的作用力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快。而同样的力作用于质量较重的物体时,其运动速度会小于质量较轻的物体。所以在荡秋千时,如果父母推秋千的话,孩子会荡得很远,而如果孩子推秋千则并不会让父母荡得很高。

三、每一个作用总是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力与它相对抗。

我们再思考一下推秋千的动作。如果哥哥推一下弟弟的话,弟弟会向哥哥的作用力方向运动。而假如弟弟站在冰面上推哥哥一下的话,那么哥哥向一个方向移动的同时弟弟也会向后滑一下,这就是牛顿所说的力与反作用力。

再看一下喷气式飞机和火箭上天的例子。如果火箭的尾气从火箭向地面排出的话,火箭会向反方向,也就是天空运动。这就好比一个人从滑板上摔下来时,人往前摔而滑板往后走一样。只不过因为太空中的情况比较特别(没有大气层),所以火箭的运行是和喷气式飞机不一样的。现在我们用牛顿的运动定律来阐明一下行星的运行。

根据第一条定律,行星应该做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但既然行星的实际运行方式是沿轨道做绕行,并且速度时快时慢,这显然是有外力对其施加影响。那么这个让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力到底是什么呢?

根据第二条定律,作用于行星的力的大小取决于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也就是说行星运动的快慢及轨道形状等都是在这个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比如运行距离短的行星的轨道弯度会大于运行距离长的行星的轨道。这就说明内太阳系的力大于外太阳系的力。但是为什么会这样?这个力又大多少呢?

根据第三条定律,如果有外力使行星改变了运行路线,那么这个行星也必然会施力产生反作用力。谁对该行星产生了引力作用,该行星也会对它产生同样的引力作用。那么这对于运行着的整个太阳系又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有的科学家已经给出了答案。人们已经知道作用于行星的力是引力,引力使行星的运行轨道从直线变成了椭圆。我们在地球上也看见过这样的情形。人在把球向前方抛出时,球最初走的是直线,之后画出曲线,最后落在地上。曲线的形成就是引力作用的结果。所有抛向空中的物体都会沿着抛物线运动。而太阳给行星施加引力,会使其运行方式从直线变为曲线。

牛顿的大炮实验说明只要速度够快,那么物体就会落入地球轨道,如果速度更快的话,物体还会脱离地球引力控制。

然而,为什么球会快速落地,而行星、卫星或是人造卫星却周而复始地绕行呢?这其中当然还有别的秘密,但这也不是什么大秘密。当我们投球的速度越来越快时,球出去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假如球能飞得更远的话,它就会发现地面在它下面已经变成了一条弧线。假如一个人有威力无比的怪力,他用力抛出的球就会绕地球飞上好几圈之后再落下来。球飞行的速度越快,它越会绕着地球转,高度不断下降直至落在地上。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球从最初的直线飞行变成了曲线飞行,这就是球的飞行轨道。同样的道理使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卫星可以围绕任何形状的物体运行,其运行轨道由物体的形状来决定。因为地球不是纯粹的圆球体,所以围绕其运行的卫星等物的轨道也不是正圆形。它们在飞掠地球不同地区时,轨迹会产生弯曲或发生高度变化。

运动定律解释了行星为什么绕着太阳运行,但它没解释为什么轨道是椭圆形的。其实在牛顿之前就有人对这类问题进行思考,其中一个人就是牛顿的老对手罗伯特·胡克。他甚至在1679年写信向牛顿征求过这方面的意见。胡克认为,如果太阳的引力在行星远离它时变弱的话,那么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轨道会是椭圆形的。可惜牛顿对胡克的这一重要问题并没有给出回答,其中的原委至今无人知晓。

1672年,法国科学家让·里歇尔发现钟摆在赤道地区的运动速度要比在两极地区慢。地球并不是纯粹的圆球体,牛顿认为这是因为地球在赤道地区凸出,使得赤道比两极离地心更远。根据胡克的反比定律,距离越远,引力越小,所以钟摆也就运动得越慢。但是这只是地球上的情况,整个太阳系又是什么样呢?距离越远引力越小是正确的结论,但究竟是小一点儿还是小很多呢?

根据胡克定律的观点来看,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假设行星A与太阳间距离是行星B与太阳间距离的2倍的话,那么太阳对A的引力作用就只有B的一半。如果距离是3倍的话,那么A受到的太阳引力就等于B的1/3。对火星来说,它与太阳间的距离是地球与太阳间距离的1.52倍,因此太阳对它的引力作用是地球的2/3。

因为牛顿一直没有正面回答胡克的问题,所以胡克开始向周围人传播自己的观点,并宣称自己已经解决了行星运动的难题。这让一向不喜欢胡克的牛顿非常生气,他觉得非要亲自验证一下胡克的说法才行。

最后,1680年,牛顿发现了胡克理论中的一处致命错误——那就是引力虽然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但减少的程度不是和其距离成反比,而是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一发现被称为平方反比定律。它对除引力以外的其他现象也作出了解释。换句话说,平方反比定律认为,行星距离太阳2倍远时,引力并不是减少为1/2,而是1/4。若是按照胡克的说法,木星与太阳的距离是5.2个天文单位,那么它所受到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5,可牛顿却正确地计算出其受到的引力是地球的1/25。此外,牛顿的平方反比定律也解决了为什么行星轨道是椭圆形这一问题。

平方反比定律是个杰出的发现,而牛顿也应该迫不及待地宣布自己的结果正确才是,但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牛顿选择了沉默。他在研究出相关公式后只是将其束之高阁。看来他只是关心自己是否解决了这道难题而已,没兴趣去关注别人是否知道他的理论。一直到1684年他才偶然向别人说起此事,而且又过了2年才将自己的计算结果公之于众,并出版了《论物体运动》一书。今天,这本书的扩充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已经成为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它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作品以及牛顿自己的光学和数学作品直到现在还散发着光辉。

牛顿的另外一个发现是引力与物体的质量相关。质量大的行星比质量小的行星有更大的引力。他的引力定律的完整公式是F=GMm/r2。

公式中的F代表引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如地球),m则代表其他物体的质量(如月球),r代表二者间的距离。G代表万有引力常数,它是科学家用来研究宇宙的众多物理常数之一。所以,只要知道了两个物体的质量、距离和G值,大家就能通过公式计算出物体间的引力。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使人们计算出了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大小,行星对飞船的引力作用有多少,从而也了解了黑洞吞噬一颗星星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利用300年前的万有引力定律,今天的科学家为“卡西尼号”飞船制定飞行计划,并测算出各个行星的引力对飞船的影响。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科学的神奇。

万有引力定律的最神奇之处还不止这些,事实上“万有”一词简直是绝妙无比。牛顿认为,该定律不仅仅只适用于月球或是太阳系,而且适用于宇宙的一切物体。当天文家探索银河系时,他们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行星的运行;当天体物理学家发现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新行星时,他们借助万有引力定律计算这个行星的质量(m)。已经有上百亿年历史的宇宙一直按照万有引力定律运动着,无论是牛顿当年无法看到的星星,还是已超过其想象的那部分宇宙,它们的存在都被万有引力定律忠实地描述着。

牛顿无疑是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巨匠之一。虽然他还无法清楚解释引力究竟是什么,也遗留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但他获得的科学成就已经配得上所有人类的赞誉和敬仰。直到200多年后,又有人对牛顿的理论进行补充,他就是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

牛顿的定律对某些问题无法作出解答。虽然人们已经知道了引力的作用方式,但对究竟什么是引力还不清楚。此外,作为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的轨道时不时地会发生改变,人们不能运用牛顿定律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犹太裔物理学家。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如果牛顿是近代的最伟大的科学家,那么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非爱因斯坦莫属,他的成就与牛顿不相上下。爱因斯坦一生的科学成就十分丰富,但本书只涉及其中的一小部分,那就是他对引力的研究。

牛顿认为,引力是一种作用于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它好比橡皮筋一样将两个物体联系在一起,彼此拉扯。爱因斯坦对橡皮筋这种说法很不认同,在他的大脑中,宇宙完全是另一种模样。打个比方,宇宙就像一个酒店里的橡胶床垫,每颗行星都好比摆放在这张床垫上的石头。质量大的行星在垫子上压出深一些的凹痕,而小一些的行星则会留下浅一些的痕迹。每接近一颗行星都像是走到陡峭的山谷,而且坡度越陡引力越大。在这里,陡坡的倾斜度代表着引力场的大小,就好像我们推着小车爬坡时肯定要比走在平道上吃力。

爱因斯坦认为引力是行星或其他恒星对宇宙空间的影响。

水星的情况也许值得仔细研究一下。天文学家经过观测得到水星进步的速率为每百年,而根据牛顿引力理论的公式计算,水星进步的速率为每百年。两者之差为每百年43弧秒,这已经是观测精度不容忽视的因素了。牛顿无法说明这种变化,但爱因斯坦做到了。

当太阳也在旋转时,它影响着周围的物体与其一起旋转,而水星肯定会参与这个运动。这就像我们做煎饼或是其他点心时的情形一样。当我们把勺子放入黄油中搅拌时,靠近勺子的黄油会比远离勺子的黄油的搅动速度快。尽管不可能与勺子同步,但如果黄油中有气泡的话,我们会发现气泡也会跟着勺子旋转。水星的情况与此类似。太阳的运动影响着它周围的物体,水星也在旋转过程中被引力拉了进来,所以使其近日点发生了微小变化。这就是在物理学上被称为进步的运动。

这种变化在围绕地球运转的物体上也会发生。科学家将重力探测卫星B送入了地球轨道,卫星上载有3颗有史以来最光滑无瑕的金属球。科学家们在几年后发现,这些金属球在轨道上运行后表面发生了轻微的改变。显然有力量影响着这些金属球,这和人们所猜测的情况完全一样。不过,上述事例并不是在证明牛顿出错了,只是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人类知识又有了许许多多的进步,而爱因斯坦正式得益于这种进步,贡献了许多惊人的科学成就。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