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知识 宋代端砚的知识

其实端砚小知识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宋代端砚的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端砚小知识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如何鉴别端砚

一、端砚是什么

端砚石是古端州(即今广东省肇庆市)端溪砚坑一带产的砚石。端砚始于唐朝武德年间,已逾1300多年,其石质柔润、发墨不滞、三日不涸,被尊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

二、特点

石质细腻、滋润,发墨不损毫,呵气能研墨,石品花纹丰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层次丰富,虫蚁不蛀等特点名列中国石砚之首。硬度适中;端砚石硬度为摩氏(2.8至3.5),比墨条的硬度(2.2至2.4)稍硬,但比刻刀的硬度(约5)低1倍左右。致使端砚下墨快、易雕刻。不吸水;端砚石显孔隙率小、饱和吸收率低,说明砚石的矿物细、粒间间隙小,开型或小开型裂隙不发育,使砚石蓄水不涸。

三、分类

端砚石分紫端、绿端、白端三种,其中紫端石为富铝、钾、铁的硅酸盐类岩石。绿端石和白端石为富钙、镁的碳酸盐类岩石。紫端石和绿端石形成于同一个泥盆纪。白端石形成于比紫端石晚7000万年石炭纪。

四、如何鉴别端砚

端砚要丛质地、颜色、品种和做工四方面来鉴赏。

石质:端砚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鉴赏端砚,首先看它是否发墨。而发墨的关键,在砚石的石质。

石色:端砚以紫色为基调,但各名坑砚石色泽有差异。观察、比较、分辨端砚石色时,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观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确。比如拿一块优质老坑砚石湿水之后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色泽是以紫蓝色为砚石的主要色调,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采斑澜、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纯洁。而其色彩又好像是从砚石里透出来,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给人一种实的而不是虚的,凝重浑厚的而不是单薄轻浮的感觉。

石声:优质砚材根据砚坑不同有的“无声”,有的有“木声”,而也有如同“泥声”的石材。

手感:用手抚摸砚堂,慢慢抚摸到砚池,如果是佳石,手感细腻滋润,有抚摸婴儿肌肤的感觉。

欣赏雕刻:端砚雕刻题材广泛,但通过雕刻能掩藏砚石瑕疵,或者凸出优质花纹,比如在大的石眼附近刻上浮云,营造出云绕朗月的诗境。在一些流传下来的名砚上雕刻的砚铭内容丰富,也是鉴赏端砚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些出自书法名家之手,使砚台增色不少。

端砚呈红色的原因

什么是鉴赏?鉴就是对石质的优劣、作品的真伪进行科学有效地鉴别和区分。赏就是对端砚作品的艺术特点,包括天然石品花纹,以及雕刻技艺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欣赏。说通俗点,鉴赏就是欣赏者对自己喜欢、感兴趣的端砚作品领略它的全过程,而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一种高雅的心里活动。

当人们在购买或欣赏端砚的时候,总要对它进行全方位“审视”,如:端砚的石质、造型、题材、雕刻、砚盒等工序是否做工精致,是否有艺术美感等等。那么我们怎样去欣赏端砚呢?究竟什么样的砚才算好砚呢?好砚的鉴定标准又是什么呢?

端砚鉴赏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它包括了石质优劣的确定、砚雕艺术水准高低的确定和包装艺术精美与否的确定等等,是对端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艺术评价。如果说“鉴”是一种认定,那么“赏”则是认定后的一种观摩享受。

要想对端砚进行鉴赏,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端砚的结构特点、石品花纹、工艺制作特点以及历史渊源等知识。要知道端石的产出有很多的坑洞,而每个坑洞甚至相邻坑洞的砚石都十分接近,我们不但要阅读有关端砚的历史资料和书籍,还要通过看石质、摸砚堂、敲砚石、洗砚池、掂重量、刻砚石等方法亲身体验端石之美。要掌握这些“鉴”的技巧并非易事。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具有文学、造型、金石书法、雕刻等姊妹艺术的素养。

笔者在端砚之乡有近40年的制砚经验,相信已对端砚的各种特点有所了解。现就对端砚的鉴赏作以下简要的论述:

一、

材质

石质

优良的石质是体现端砚价值的根本所在,也是辨别端砚的依据。《广东新语》说:“端溪石石质细嫩。”“体重而轻,质刚而柔。”这是因为它长期浸渍于水中,石层中杂质被水分解,使砚石得到净化而变得更加纯净体轻。既下墨快、又发墨好,贮水不涸。端砚的石质,其特点是石性温润,细腻娇嫩,坚实致密,呵气即泽,手按若小儿肌肤。从外观上看。哪怕是端砚中最低档的古塔岩石,其石质的细润度也远远高于其他砚种,更不用说端砚中最璀璨的明珠水岩老坑石了。古人赞美老坑“其腻若脂,其润比玉”,“冰盈为肌间紫碧”。清古砚学家陈介亭赞颂老坑有八德:历寒不冰,贮水不耗,研墨无泡,发墨无声,停墨浮艳,护毫加秀,起墨不滞,经久不泛。确实令人心荡神驰,爱不释手,无愧为砚中之至宝。

我们在鉴定端砚石质时,仍然采用古人的手指敲击法。古人认为优劣的石质敲击的声音也有所不同,说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砚石敲击时发出的是“木声”或“闷声”。而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认为宋坑、梅花坑、绿端、朝天岩、冚罗蕉、白线岩等砚石多为金石声。但我认为仅用石声来判断砚石的真伪与优劣不是唯一的手段。石声有时也因为砚石有大小、厚薄之分而有所不同。当据声音不能准确判断时,最好还是用手把之,手感细嫩如泥润泽即为端溪佳石。

石色

端砚砚石的主色调为紫色。自唐代以来端石就有“紫云”、“紫玉”、“紫英”等美誉。

萧恰龙在《端砚的石色》中更详细地介绍说:从端石的石色看,名坑洞都有所不用,老坑石外观者灰微带紫蓝;坑仔岩石色青紫带蓝,色彩丰富;宋坑石色紫如猪肝,或紫偏青黄;古塔砚石色紫带赤,有些部位带紫红或玫瑰红;宣德岩以猪肝色为基调,略带紫蓝、苍灰;朝天岩石呈紫蓝色,带有青苔斑点。端石各坑洞石色有所不同,是由各名坑砚石矿物成分的差异决定的。而由于构成各坑洞砚石矿物的主要成分比较接近,又决定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以紫色为基本色调的(除白端石外)。因此,我们又将其微妙的色差分为紫蓝、紫赤、紫黑、紫褐、青紫、正紫等等。

除此之外,在端砚历史上还曾出现过黑端、白端和绿端,其中著名的绿端虽坑口已有变迁,但自宋代至今仍有产出。另外,还有极少量的纯黄端以及绿、黄、红相间的多色端石,这些都是端石中绿端的支流,今天已成为人们雕琢茶海及其他工艺摆件的主要端石材料。也是人们十分喜爱的砚石之一。

一方好的端砚,抚摸起来的确能给人以淡泊宁静的舒适感。其要求是石质细腻幼嫩、滋润,发墨快、不损毫等。当你拿起一方端砚时,手如握美玉,用手指轻轻按砚堂,霎时水气溢出,滋润砚身,再用手搓摸砚体,一种细腻如小儿肌肤的感觉,油然而生。轻轻把玩,令人烦躁的心态趋于平静,急功近利的想法趋于平淡,则有人石相亲之感。长期抚摸不仅令人心旷神怡、精神饱满,还极易形成包浆,古香古色,有其独特之美。

当然,不同的材质,会创作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也就是说。材质的优劣是反映作

品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因此

,无论是欣赏还是收藏,购砚者都会从石质的优劣入手去仔细观察作品的材质。正因如此,凡是有创作经验的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都会从欣赏者的角度去思考,会尽量用最优质的砚材去设计作品,把最上佳的石材做成砚。可以说,创作者每一件作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来创作的,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感悟到创作者的用心良苦和独特的思维,来体现作品的石质美感。

以坑仔岩《三兽斧形砚》为例(见图),此砚石质非常滋润细腻。从砚形看,它是一方长方形石料,笔者在制作时尽量把大片蕉叶白设计在砚堂中央,下方有用火捺及胭脂火捺包围,为了不浪费石料,将砚两侧各留下一块石雕貔貅一对,砚额上雕正面立体祥龙做耳扣,使作品尽量不留材质上的遗憾。笔者为了避免砚石上的瑕疵影响整方砚的艺术美感,通过精心构思并采用切、留、深通圆雕等技法交错使用,不惜将“大料”变“小料”,使之创作成为一件独特的而具有艺术韵味的作品。总的说来,其作品达到和满足了创造者及欣赏者的审美要求,也充分体现出作品的材质美和工艺美。

宋代端砚的知识

宋代:对端砚实用和欣赏价值两者并重。一些文人墨客除了用端砚研墨,还喜爱鉴赏端砚、馈赠端砚、收藏以及研究端砚。不少人为端砚著书立说,如苏易简的《文房四谱》、欧阳修的《砚谱》、唐询的《砚录》、米芾的《砚史》、高似孙的《砚笺》、苏轼的《东坡志林》、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蔡襄的《砚记》、叶樾的《端溪砚谱》、无名氏的《端溪砚史》、李之彦的《砚谱》、杜绾的《云林石谱》,等等都是有关端砚或其它砚的专著。有关赞美端砚的诗文、砚铭更是恒河沙数,举不胜举,这里就不一一谈及了。

宋代的端砚形制已经比唐代丰富得多。据叶樾《端溪砚谱》记忆:“有平底风字、有脚风字、垂裙风字、吉祥风字、凤池、四直、吉祥四直、双棉四直、瓢样、合欢四直、箕样、斧样、瓜样、卵样、璧样、人面、莲、荷叶、仙桃、鼎样、玉台、天研、蟾样、砚、竹节秉砚、砚板、房相样、琵琶样、腰鼓、马蹄、月池、阮样、歙样、品样、琴足风字、蓬莱样等。据说还有苏东坡倡导的“尝得石,不加斧凿以为砚,后人寻岩石自然平整者效之”的天然砚(或称随形砚)。

《端溪砚谱》还记载,宣和初御府曾经降样,提供太上皇书府之用的石砚,要四侧环刻海水鱼龙,三山神仙,水池则作昆仑状,左日右月,星斗罗列。还有货币砚、桃核砚、太史砚、兰亭砚、砚字砚、石渠砚……。总之,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端砚已将从纯文房四品发展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工艺品了。当然,绝大多数的端砚是以实用为主,不管砚石质多好,雕刻多么精美,如不能作研墨之用就不成为端砚了。

宋代的端砚除了十分重视砚石品质及石品花纹,讲究砚的形制同时亦十分重视端砚雕工(包括题材、立意、构图、雕刻)。宋代端砚构图非常简炼,围绕实用,实出主题。其主体部分一般采取深九雕刻,适当穿插浅刀,必要时加以细刻点缀。刻工浑厚,显得大方、古朴、雅致,粗中有细,重点突出,玲珑浮突,各得其所。我们再看清乾隆年间手工精绘的《宋砚谱》(刻砚谱长宽均为31厘米,共计93开,收有宋代石砚49方,保存完好,每册首页均钤有“太上皇帝之玉”、“懋勤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乾隆五玺。并有“韬斋秘笈”印,可知曾藏于民国初总统徐世昌处)访砚谱每帧图均有文字该砚之尽、颜色、形制产地、刻工和题字的字体、释文等,有的还兼有考证。从宋砚中看到当时镌字刻铭已很盛行,形制品类繁多,刻工精巧,粗中见细。

岳飞端溪砚:一般来说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喜爱端砚,殊不知叱咤风云的沙场战将、抗金英雄岳飞(1103-1142年),在烽火岁月里仍与端砚结下不解之缘、把端砚视为珍宝,并将其刻铭言志。刻砚背面为岳飞的亲笔铭文:“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个行草大字。砚侧镌楷书:“枋得家藏岳忠开墨迹与铭字相若,此盖忠弄故物也。谢枋得记。”砚的两侧镌刻文天祥的铭文:“岳忠武端州石砚向为君直同年所藏,咸淳九年十二月十有三日寄赠,天祥铭之曰: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岳飞书写的行草砚铭,浑厚圆润,气雄力健,超妙入神;仿佛快剑斫阵,强弩千里;又如天马脱衔,风驰电掣。正如清康有为曰:”岳鄂王书力斫余地,非但空次绝人,其功夫亦正不浅也。”其铭文内容精辟,洗炼,寓意深刻。“持坚守白,不磷不缁”之“坚”,即坚实也;“白”者,为洁白,清白也。“磷”乃薄的意思;“缁”刀淄同义。这八个字之义乃出自《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早自乎,涅而不淄。”顾名思义为砚铭,首先是对砚石本身的赞美:“端溪石坚实久磨锋芒不退;石性纯净无瑕,石质细腻滋润。”引而言志,其意则言铭者“志节如磐石坚,抗金卫国,还我山河的意志永不可变;操守清白,绝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

君子以文会友,以藏交友。以友辅仁,以友增智。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友不贵多,得一人,可胜百人;友不论久,得一日,可喻千古;友不择时,得一缘,可益一世。

关于端砚小知识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