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知识 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基础知识点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构造小知识,以及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基础知识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关于地质小知识的内容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

确切地地说,地质学研究地球(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表面特征及地球演化历史的科学。目前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

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主要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

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地质学在自身的研究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的成果手段,近些年来学科间相互渗透产生了交叉学科:

地质学自身的分地支学科(椐研究方向划分):

研究地球物质成分: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

研究地壳运动及变形的: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震地质学。

研究地壳演化历史古生物学、地史学、岩相古地理学。

研究地表特征的:冰川地质学、海洋地质学。

地质应用学科:

(1)与开发资源相关的:

煤田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冶金地质学、矿床学、水文地质学。

(2)与环境科学相关的:

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城市地质学、旅游地质学

三、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一)地质学的特点

1.时间漫长:地球年龄大约46亿年,自地球形成起无时无刻不发生地质作

用,地质学问题涉及时间长。最老的岩石年龄38亿年。

一些地质作用过程持续时间长,如海陆变迁,山脉隆起,矿物、岩石的形成、煤、石油资源的形成等。

地质年代的记时单位是百万年(Ma)。

3.现象复杂

性质上:包括物理的(崩塌、泥石流)、化学的(钟乳、滴石)、

生物的(煤、石油形成)等各种变化。

规模上:小到原子、分子的微观过程(矿物形成、化石形成……),

大到整个地球乃至太阳系形成的宏观现象。

范围上:从无机到有机界、有机界与无机界的相互转化。

环境上:常温、常压到高温高压,地表环境、地下深处环境。

4.无法再现:众多地质现象对人类来说是无法再现阶段,生物演化,海陆

变迁、煤、石油形成过程(非再生资源)。

针对以上地质学特点有其相适应的研究方法。

(二)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践:(1)到自然界去观察,取得最基础的资料。

(2)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

一些地质现象(火山爆发、海底扩张、风化现象)只有在野外直接观察(可借助仪器,但必须到实地),否则无法全面了解。

同时,有些现象,我们需要模拟实验,在实验室重复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辟如,河流沉积作用中,砂是在流动的水中沉积下来的,我们可以在室内水槽中透明的水体里观察,砂的沉积过程,沉积的层时的类型、沉积颗粒的大小与水流速的关系等…。利用分析的结果,结合地层中河流沉积的地层来推测古河流(地史中)的状况。

2.室内与野外相结合

(从1可理解此)不应过度偏重某一方面。

3.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有些地质现象,涉及空间大,人们无法得到全部的空间资料,这时,

对整体的现象了解必须与局部相结合,如地质勘探探明地下矿藏

的分布:点-线-面-体。

4.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如,火山喷发是极其宏观的现象,但熔浆冷凝过程中矿物的形成又是结晶的微观过程。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6.原始手段与新技术、新装置相结合

在当今先进的技术条件下,“地质三大件(三件宝)”(锤子、罗盘、放大镜)仍不能放弃。

7.“将今论古”是地质研究的指导方法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四、地质学的研究目的

n地质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正确地认识地球和地球的发展历史。一方面满足人类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前提与基础。

n地质学研究的实践目的就是在正确认识地球的基础上,指导人类寻找并合理开发利用矿产、地下水、油气等资源与能源,查明与防治地质灾害,为改善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服务。

第2节地质学发展简史

最早的地质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但地质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地质学的发展分可为:

1.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十八世纪中叶)

公元前我国《山海经》(前374-287年)记载了73种矿物,古希腊《石头志》记载了13种,这个阶段对自然界地质现象的认识是朴素、直观、零散的,分析问题带有极大的猜测性。

2.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十八世纪中叶~二十世纪初)

人们开始将地球上孤立的自然现象纳入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即地质科学。这时期地质学诞生、发展并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地质学家,确立了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地质年代表,使这一科学体系不断完善成熟。史密斯、菜伊尔、赫屯……

3.现代地质学时期(二十世纪初~现代)

随着科技手段的更新,发展,同时人类自身探索资源的需要,收集到了更广泛的地质资料(洋底)建立了以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为标志的系统的新的地质学理论、观念、方法。

同时这一时期,地质应用学科得到了很大发展。(勘探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等)地质学理论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完善。

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1.地质学观察与研究的范围和领域日益扩大。

2.地质学研究的精度与深度随着学科的合作而不断提升。

3.实验与模拟成为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4.全球构造理论不断补充完善。

5.资源与环境是地质学服务社会的重要方面。

6.国际合作成为现代地质学研究的必然趋势。

预防地震小知识

一、家住楼房避震方法

1、躲避到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2、躲避到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3、躲避到低矮、牢固的家具边;

4、躲避到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

5、躲避到内承重墙墙角。

震时要注意

1、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

2、千万不能跳楼;

3、不要到阳台上去;

4、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

5、不要到楼梯去;

6、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7、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二、家住平房避震方法

1、有条件时尽快跑到室外避震

2、如果屋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

三、在学校正在上课时避震方法

1、无论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同学们都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2、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

3、如果教室是楼房,前面要求家住楼房的同学不要做的事,在学校也一定不要做。

四、在学校在操场或室外避震方法

1、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

2、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3、震时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4、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扩展资料:

地震前兆

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

人只能感觉得到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在浅海处见到深水鱼或陌生鱼群。鸡飞狗跳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参考资料:

中国地震局-地震来了怎么办(十)

中国地震局-地震来了怎么办(十一)

百度百科-地震前兆

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基础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

1、标高

1.1绝对标高亦称绝对高程或海拔高度,我国把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定为绝对标高的零点,全国各地的标高均以此为基准。

1.2标高是把某地点对应的绝对标高定义为±0.000,(如名辉12#楼27.5)也称相对标高。建筑中一般以一层室内地面对应的绝对标高为±0.000标高。

2、指北针

针尖指向是北向,表示图纸上建筑物相对于北向的座向,看图方向一般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看图方向。

3、定位轴线

3.1定位轴线是用以确定主要结构位置的线,如确定建筑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的线称为定位轴线。

3.2标注在图样的下方与左侧,横向编号应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顺序编写,竖向编号应用大写拉丁字母,从下至上顺序编写。拉丁字母的I、O、Z不得用做轴线编号。因为为了区分1、0、2等数字,只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淆而已,GB/T 50001-200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也规定了的,不能使用。

3.3附加定位轴线的编号,应以分数形式表示,并应按下列规定编写:两根轴线间的附加轴线,应以分母表示前一轴线的编号,分子表示附加轴线的编号。

4、剖视的剖切符号

4.1剖切符号分为两种,一种是“剖切视图符号”,一种是“剖面图(又叫断面图)符号”。剖切视图除了断面,还包括能看见的后面的投影。剖面图(断面图)仅仅表示断面形状,不画后面还能看见的其他投影像。

4.2∟的粗实线符号是剖切视图符号,字母/数字朝哪边,表示向哪边看。断面剖切符号是一根长细线通过剖切位置,断面剖切符号标示中,标注数字在那边,就朝那边看。(示例)

5、索引符号与详图符号

在施工图中,有时会因为比例问题而无法表达清楚某一局部,为方便施工需另画详图。一般用索引符号注明画出详图的位置、详图的编号以及详图所在的图纸编号。

6、引出线

6.1引出线是对图样上某些部位引出做文字说明、尺寸标注和索引详图等用的,以细实线绘制。

6.2文字说明宜注写在横线的上方,也可注写在横线的端部。

6.3同时引出几个相同部分的引出线,宜相互平行,也可画成集成一点的放射线。

7、断开连接、对称符号

7.1断开连接符号用于较长的构件,当其长度方向的形状相同或按一定规律变化时可断开绘制断开处应用连接符号表示。

7.2当房屋施工图的图形完全对称时可只画该图形的一半,并画出对称符号。

二、建筑施工图

1、建筑施工图主要用来表达建筑设计的内容

即表示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外部造型、内部布置、内外装饰、细部构造及施工要求。它包括总平面图、总平面定位图、建筑设计总说明、建筑做法总说明、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专篇、门窗表、门窗大样图、建筑防火设计专篇、建筑平面图、东西、南北立面图、剖面图和建筑详图等。

2、建筑图纸的第一页一般为图纸目录单

图纸目录

3、总平面图

在总平面图中可以了解楼座的具体位置、高程、楼层数及与其它楼号的相互关系等。

4、建筑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总说明在是工程师在熟悉图纸中重点要看的内容之一,主要说明工程的概况和总的要求。内容包括工程设计依据(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资料);设计标准(建筑标准、结构荷载等级、抗震要求、耐火等级、防水等级);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工程做法(墙体、地面、楼面、屋面等的做法)及材料要求。

5、建筑做法总说明

以表格的形式对建筑物各部位构造、做法、层次、选材、尺寸、施工要求等的详细说明,在看图纸时应多看几遍以加深印象,工程做法大部分都在此进行说明。

6、节能专篇和门窗表

6.1建筑节能专篇是节能工程相关材料、做法的主要依据,节能工程中与其它做法有冲突的以节能专篇为准。主要有节能措施及技术要求、保温系统防火构造要求、节能保温的典型节点构造详图等。

6.2门窗表主要反映工程门窗的材质、类型、尺寸及相关技术要求等,比较简单。

7、建筑平面图

它反映出房屋的平面形状、大小和房间的布置、墙(或柱)的位置、厚度、材料、门窗的位置、大小、开启方向等情况。分底层、顶层、和标准平面图,在监理工作中是作为砌体、抹灰、控制室内开间、进深等依据,能做到熟悉即可。

8、立面图

建筑立面图在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上均有,主要反映房屋的长度、高度、层数等外貌和外墙装修构造。它的主要作用是确定檐口、雨篷、阳台、线条、造型等的形状和位置及指导房屋外部装修施工。

三、结构施工图

1、结构施工图是关于承重构件的布置

使用的材料,形状,大小,及内部构造的工程图样,是承重构件以及其他受力构件施工的依据。

看结构施工图最难的就是钢筋,要把结施图看懂就要知道钢筋的分布情况,现在都是在使用平法来标注钢筋,所以要把平法弄懂才能彻底搞懂结构施工图。

2、结构施工图包含的内容

结构施工图一般高层建筑包含(但不局限于)结构设计总说明、桩基平面图、基础平面图、柱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剪力墙边缘构件表、梁、板平法施工图、楼梯和墙身大样图等。

3、在看图时先要着重看结构设计总说明

在这里可以了解到结构主要材料情况比如:基础、梁柱(一般C35-45)、板(C30)砼强度等级,钢筋(HPB300/HRB400,235、335已经淘汰,改为高强钢筋)填充墙加气砼砌块等级(B06)容重(6.5KN/m³),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从砼等级和抗震等级交叉查找)及最小搭接长度等结构上的基本信息。

4、桩基施工图

桩基施工图应区分什么类型的桩基,(CFG、人工挖孔、泥浆护壁灌注桩、强夯等)等都不一样,具体以泥浆护壁灌注桩为例。

5、柱、墙、梁板平法基本内容

5.1基本编号

5.2柱平法施工图

柱平法施工图系在柱平面位置上采用列表注写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下面以截面注写KZ2为为例:截面尺寸650*600,主筋22根HRB400直径22的钢筋,箍筋HPB300直径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mm)

5.3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5.4梁平法施工图

a、梁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两部分,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详细请看11G101-1,25页-35页相关内容)

b、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⑵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⑶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⑷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说明(双肢箍、四肢箍指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c、⑴ 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⑵ 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⑶ 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⑷ 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d、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⑶ 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⑷ 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e、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⑵ 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⑶ 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⑷ 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f、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内。⑵ 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⑶ 6Φ25(-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⑷ 2Φ25+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6、板平法施工图

6.1板(有梁楼板、无梁楼板直接支持在柱子上不设主次梁,主要介绍常用的有梁楼板11G101-1,36页-52页)平面注写方式有板块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6.2板块集中标注的内容为:板块编号、板厚、贯通纵筋,以及当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贯通纵筋按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注写(当板块上部不设贯通纵筋时则不标注),并以B大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Y向贯通纵筋以Y打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则以X&Y(&,ande缺一不可)。

例如:LB3,厚度h=100.底部贯通纵筋XY方向均为HRB400直径8,间距150.上部贯通纵筋X方向HRB400直径8,间距150。

6.3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板支座原位标注的钢筋应在配置相同的第一跨表达。在实际应用中要两种方法相结合,下图板支座非贯通纵筋

文章分享结束,构造小知识和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基础知识点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