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小课堂数学知识 数学小知识有哪些

学霸小课堂数学小知识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数学小知识有哪些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学霸小课堂数学小知识和数学小知识有哪些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儿童数学课前小知识(收集20个数学小常识)

1.收集20个数学小常识

1。

对顶角相等. 2。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

3。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4。

多边形内角和为(边数-2)*180度 5。多边形外角和恒等于360度 6。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根直线。 7。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根过原点的直线。 8。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9。

两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 10。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1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1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14。

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重心。 15。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内心。 16。

一个三角形三边上的三条高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垂心。 17。

一个三角形三边的中垂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外心。 18。

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19。

1+2+3+……+n=(1+n)*n/2 20。 Sin90=1,Cos90=0,Sin0=0,Cos0=1。

2.数学小知识

数学符号的起源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

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

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论中去了。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

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

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

大括号"{}"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数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数学与其他科学分支一样,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生产活动发展起来的一种智力积累.其主要内容反映了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结构.这可以从数学的起源得到印证.古代非洲的尼罗河、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以及东亚的黄河和长江,是数学的发源地.这些地区的先民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需要,从控制洪水和灌溉,测量田地的面积、计算仓库的容积、推算适合农业生产的历法以及相关的财富计算、产品交换等等长期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有关的数学知识.。

3.关于数学小知识急用

数学小知识--------------------------------------------------------------------------------数学符号的起源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

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

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论中去了。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

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

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

大括号"{}"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才算多少钱……下面是几个关于数学的小故事。

1、高斯级数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高斯在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教完加法后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算算看,题目是: 1+2+3+4………+96+97+98+99+100=?本以为学生们必然会安静好一阵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将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想加,也就是说: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但算式重复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过了其他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2、鸡兔同笼你听说过“鸡兔同笼”的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

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4.小学数学的知识点都有哪些

小学数学学习概述数学学习主要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要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数学问题为诱因,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核心,以数学活动为主线,遵循数学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开展教学.学习类型分析1.方式性分类(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定义: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模式:呈现材料—讲解分析—理解领会—反馈巩固(2)发现学习定义: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由学习者独立操作而习得知识的学习方式.模式:呈现材料—假设尝试—认知整合—反馈巩固.2.知识性分类一(1)知识学习定义:以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为主的学习活动.过程:选择—领会—习得——巩固(2)技能学习定义:将一连串(内部或外部的)动作经练习而形成熟练的、自动化的反应过程.过程:演示—模仿—练习—熟练—自动化(3)问题解决学习以关心问题解决过程为主、反思问题解决思考过程的一种数学学习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过程3.知识性分类二(1)概念性(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把数学中的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原理、定律、规则等都称为概念性知识.概念学习:同化与形成.利用已有概念来学习相关新概念的方式,称概念同化;依靠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概括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的方式,称为概念形成.概念形成是小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主要形式.(2)技能性(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技能主要是运算技能.运算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①认知阶段:“引导式”的尝试错误.从老师演算例题或自学法则中初步了解运算法则,在头脑中形成运算方法的表征.②联结阶段:法则阶段,即按法则一步步地运算,保证算对(使用法则解决问题,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基本的操作线索)—程序化阶段(将相关的小法则整合为整体的法则系统,此时概念性知识已退出),能算得比较快速正确.③自动化阶段:更清楚更熟练地应用第二阶段中的程序,通过较多的练习,不再思考程序,达到一定程序的自动化,获得了运算的速度和较高的正确率.(3)问题解决(策略性知识)的学习通过重组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找出解决当前问题的适用策略和方法,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小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一是尝试错误式(又称试误法),即通过进行无定向的尝试,纠正暂时性尝试错误,直至解决问题;二是顿悟式(也称启发式),好像答案或方法是突然出现的,而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心向”作基础的,这就是问题解决所依据的规则、原理的评价和识别.4.任务性分类(1)记忆操作类学习如口算、尺规作(画)图和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并能进行准确计算等.(2)理解性的学习如认识并掌握概念的内涵、懂得数学原理并能用于解释或说明、理解一个数学命题并能用于推得新命题.(3)探索性的学习如需要让学生经过自己探索,发现并提出问题或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能总结出一个数学规律或规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过程而逐步形成新的策略性知识等.小学生数学认知学习一、小学生数学认知学习的基本特征1.生活常识是小学生数学认知的起点要在儿童的生活常识和数学知识之间构建一座桥梁,让儿童从生活常识和经验出发,不断通过尝试、探索和反思,从而达到“普通常识”的“数学化”.2.小学生数学认知是一个主体的数学活动过程数学认知过程要成为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让儿童从生活常识出发,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发现、了解、体验和掌握数学,去认识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特性、总结数学的规律,去学会用数学、提高数学修养、发展数学能力.3.小学生数学认知思维具有直观化的特征由于一方面儿童生活常识是其数学认知的基础,另一方面儿童思维是以直观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要以直观为主要手段,让儿童理解并构建起数学认知结构.4.小学生数学认知是一个“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的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而是主动的“再发现”和“再创造”学习的过程.要让他们在数学活动或是实践中去重新发现或重新创造数学的概念、命题、法则、方法和原理.二、小学生数学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1.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发展(1)从获得并建立初级概念为主发展到逐步理解并建立二级概念(2)从认识概念的自身属性逐步发展到理解概念间的关系(3)数学概念的建立受经验的干扰逐渐减弱2.小学生数学技能的发展(1)从依赖结构完满的示范导向发展到依赖对内部意义的理解(2)从外部的展开的思维发展到内部的压缩的思维(3)数感和符号意识的逐步提高,支持着运算向灵活性、简洁性和多样性发展3.小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1)方位感是逐步建立的(2)空间概念的建立逐渐从外显特征的把握发展到对本质特征的把握(3)空间透视能力是逐步增强的 4.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1)语言表述阶段(2)理解结构阶段(3)多级推理能力的形成(4)符号运算阶段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一、数学能力概述1.能力概述能力是指个体能胜任某种活动所具有的心理特征2.数学能力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具备的,。

5.小学数学课前小游戏

2排方格(每排的方格要连在一起的啊),每排在7到10个左右吧,2排格子个数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

2个人分别在格子中画“圈”和“叉”,一个人先,一个人后,一个人从左到右画,另一个人从右到左画(不能一个隔一个画)。

每个人每次只能在一排里画,个数不限。

假如一个人画到最后,没有格子可画时,这个人就输了。

这是2个人比赛。

这个考验的是逻辑思维,掌握秘诀就行了。

记得以前和数学老师玩时不知道诀窍,所以每次都输。

还有就是每个人0、1、2。。.这样报下去。每当这个数字中有3或为3的倍数就拍手。不该拍手时的拍手,该拍手时没拍手,就随意怎么处置。

以前玩的时候,记得到30之后全乱了,因为31、32、33。。39都要拍手,所以很多人反应不过来。

6.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数学小知识

--------------------------------------------------------------------------------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

7.幼儿数学教学中有哪些知识点

1.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自从皮亚杰提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后,这已成为幼儿数学教育中广为接受的观点:①我们经常能观察到,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

例如“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活动,随着幼儿动作的逐渐内化,他们才能够在头脑中进行这样的对应。②幼儿表现出的这些外部动作,实际上是协调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这对于他们理解数学中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在幼儿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特别需要这种外部的动作。对于那些表现出抽象思维有困难的幼儿,也需要给予他们充分摆弄的机会,这既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①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它们变成头脑中抽象的数学概念,还有赖于内化的过程,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象的作用即在于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的过程。

②但把表象的作用无限夸大也是不适当的做法。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由于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而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意义的理解,却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

所以幼儿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因此,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意义。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①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幼儿学习数学,最终要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形成抽象的数学知识。但幼儿头脑中往往只是保存着一些具体的经验,要使之变成概念化的知识,则需要符号体系的参与。

②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很重要。数学是一种精练的语言,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幼儿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程。幼儿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内化外部世界,同时也建构着新的知识。

8.数学小知识

看看[杨辉三角]吧!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现在要求我们用编程的方法输出这样的数表。

有关数学的小知识数学

1.数学趣味小知识简短的 20到50字左右

趣味数学小知识

数论部分:

1、没有最大的质数。欧几里得给出了优美而简单的证明。

2、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陈景润的成果为: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一个质数和不多于两个质数的乘积之和。

3、费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n>2时没有整数解。欧拉证明了3和4,1995年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明。

拓扑学部分:

1、多面体点面棱的关系:定点数+面数=棱数+2,笛卡尔提出,欧拉证明,也称欧拉定理。

2、欧拉定理推论:可能只有5种正多面体,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六面体,正二十面体,正十二面体。

3、把空间翻过来,左手系的物体就能变成右手系的,通过克莱因瓶模拟,一节很好的头脑体操,

摘自:/bbs2/ThreadDetailx?id=31900

2.数学小知识

这是一个有趣的数学常识,做数学报用上它也很不错。

人们把12345679叫做“缺8数”,这“缺8数”有许多让人惊讶的特点,比如用9的倍数与它相乘,乘积竟会是由同一个数组成,人们把这叫做“清一色”。比如: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81=999999999这些都是9的1倍至9的9倍的。

还有99、108、117至171。最后,得出的答案是: 12345679*99=1222222221 12345679*108=1333333332 12345679*117=1444444443…… 12345679*171=2111111109也是“清一色数学小常识(转载) [ 2007-11-28 12:58:00| By: gnwz ]数学小常识1.悖论:(1)罗素悖论一天,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了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

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谁给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它们的基础。

到十九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论的基础上了。就在这时,***论接连出现了一系列自相矛盾的结果。

特别是1902年罗素提出理发师故事反映的悖论,它极为简单、明确、通俗。于是,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数学危机”。

此后,为了克服这些悖论,数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由此产生了大批新成果,也带来了数学观念的革命。(2)说谎者悖论:“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慌话。”

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提出的这个悖论,至今还在困扰着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这就是著名的说慌者悖论。

类似的悖论最早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出现的,当时克里特岛哲学家爱皮梅尼特曾说过:“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慌。”在中国古代《墨经》中,也有一句十分相似的话:“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

意思是:以为所有的话都是错的,这是错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句话。说慌者悖论有多种变化形式,例如,在同一张纸上写出下列两句话:下一句话是慌话。

上一句话是真话。更有趣的是下面的对话。

甲对乙说:“你下面要讲的是‘不’,对不对?请用‘是’或‘不’来回答!”还有一个例子。有个虔诚的教徒,他在演说中口口声声说上帝是无所不能的,什么事都做得到。

一位过路人问了一句话:“上帝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吗?” 2.***数字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6、7、8、9这些数字。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又从***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数字。

现在,***数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号。

3.小学数学知识集锦

小学数学复习考试知识点汇总一、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五)四位数写法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十一)万级数的读法法则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十二)多位数的读法法则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十三)小数大小的比较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十四)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十五)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十六)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十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十八)解答应用题步骤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3、进行检验,写出答案。(十九)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4、检验、写出答案。

(二十)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二十一)同分母带分数加减的法则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二十二)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二十三)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十四)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二十五)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二十六)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二十七)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小学数学口决定义归类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围成一个图形所。

4.小学数学的所有知识点要详细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圆形(S:面积 C:周长л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2)面积=半径*半径*л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1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7、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常用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基本概念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没有最大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

5.小学的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比和比例。

2、空间与图形: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3、统计与可能性:量的计量、统计、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探索规律、一般复合应用问题、典型应用问题、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问题、比和比例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综合应用问题。扩展资料:整数1、整数的意义:…像-4,-3,-2,-1,0,1,2,3,…这样的数叫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k一定)或kx=y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k(k一定)或k/x=y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14、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5、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法。16、最大公因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

17、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18、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9、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2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用最大公因数)21、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即能用2进行约分。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

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22、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23、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24、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8、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29、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

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30、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

0也是自然数。31、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数学小知识有哪些

数学小知识内容如下:

1、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的数学家,叫克拉维斯。

2、中国是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家。

3、数字系统是一种处理“多少”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从基本的“1,2,3,很多”延伸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高度复杂的十进制表示方法。

4、π是数学中最著名的数。忘记自然界中的所有其他常数也不会忘记它,π总是出现在名单中的第一个位置。如果数字也有奥斯卡奖,那么π肯定每年都会得奖。

5、e是近似值为2.71828的数,是一个无理数,因此,我们无法知道它的精确数值。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学霸小课堂数学小知识和数学小知识有哪些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