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装扮行为


替代行为是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装扮行为。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假想,即以物代物的替代行为,更是他们创造性想象的过程。

角色游戏依赖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数祥指情节、使用的材料等均与孩子的社会生活有关。

幼儿往往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因此,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也必须建立在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

玩具是幼儿游戏的支柱,好的玩具能宴野满足幼儿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其功能也是多变的,可以让幼儿把它想象成许多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满足幼儿不断萌生的愿望。

洗衣机变收藏箱,正体现了孩子们对材料的想象。但是,在班级角色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有条理地整理材料是一项重要的游戏规则,这将会影响每一次角色游戏的秩序,有必要让孩子养成把游戏物品归放原处的习惯。

于是,我们就物品归放的问题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讨论,借以提醒小朋友养成好的整理习惯。同时,这也引起了我们对如何投放游戏材料的思考。

一方面要顺应孩子的游戏需要,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游戏规则的生成和调整。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游戏规则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孩子对游戏内容的熟悉和了解之上,在游戏中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诚诚在游戏区的种种表现中可以看出,孩子在游戏中并不是单纯地玩玩具,而是通过使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我们在观察孩子游戏的时候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孩子的思想、感情和体验。

在观察中反思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指导,重点还在于根据幼儿的生活薯配经验为他们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以满足孩子平行游戏的需要。

同时,应多以平行游戏法或以角色介入的方法进入幼儿游戏,在与幼儿一起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当然,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也很重要,这有利于孩子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让我们在观察孩子游戏的同时分享孩子的游戏快乐,体验生命的成长!


网络学习曾经走过这么一所幼儿园,我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了,假如不是看见孩子们在里面做着游戏,我还真的以为走错了家门:几个孩子在一张仿皮沙发上悠哉地看着“电视”;其他几位孩子拿着真实的锅盆在煤气灶上翻炒着各种逼真的蔬菜,水龙头还能真的拧出水来……一切就是家的感觉,孩子们似乎玩得很开心。当时我很羡慕那里的老师和孩子们,他们的“生活水平”
真有档次,再回头看看我园孩子的“生活水平”,可谓是“一穷二白”、“羞于见人”,很多时候,孩子们要什么没什么,只能自己去“创造发明”和“物物替换”,我为孩子的“辛劳”而产生过抱怨。但自从学习了茅红美老师组织的“关于幼儿园游戏基本问题的讨论”培训活动以及我园开展的“游戏课程专题”系列培训后,我对角色游戏中孩子的替代行为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一、碧誉答角色游戏的假象性与以物代物的必然性联系
  由于角色游戏是一种反应生活经验的假象活动,所以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往往会对周围的物品产生假想,以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并从游戏的意义来看待实物,或以某种物品的表象来替代实物,使实物的游戏意义超出物品本身的意义,从而赋予了物品以象征性。
  情景一:小医院(大班)
  小羽拿着一张纸来到医院看病。君君医生给羽量了量体温,说:“58度,发高烧了,要吃药,还要打针的。”可是针筒不见了,佳佳护士就拿起手中的记号笔对着小羽的手臂刺了一下:“好了,现在要吊盐水了。”羽随即躺在用几张小椅子拼接起来的“病床”上,佳佳护士一边将一根吸管绑在羽的手臂上,一边说“别哭哦,好孩子是不怕疼的。”
  现象分析:
  在这段看病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几次出现了以物代物的替代现象:小羽将一张纸代替了看病用的病历卡;随身带着的小椅子被当成了病床;佳佳用记号笔替代针筒,用吸管代替吊针皮管,既安全又形象。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会模拟现实生活的许多片段,这就会需要大量的物品,但我们不可能把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东西都带到游戏中去。首先条件不允许,其次,每个孩子各有不同的需求,老师提供的玩具或材料不可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同时幼儿的角色游戏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现实生活,因为孩子在自得其乐的同时,还获得了不同的发展(情感、认知、交往等能力的发展),即游戏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学习因素,只有当游戏与学习并列呈现的时候,游戏的本质内涵才得以揭示。从幼儿的替代行为来看,他们正是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根据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性特点进行合理使用,孩子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得到了发展。
华爱华教授指出:其实到了大班,教师只要把一些基本的装扮主题的道具整齐地陈列在一个角落,到角色游戏时间,允许幼儿到这里取用这些道具并与各原来用于学习操作的非结构化材料自然搭配,他们自然会生成出丰富多彩的游戏情节来的(但必须制定物归原处的规则),所以以物代物的替代行为必然会产生。
二、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促进了以物代物的多样性产生
  幼儿在游戏中对物品的假想是多种多样的,最明显的表现是以物代物中的“一物多用”和把多种材料假想为一种物品。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对物品的替代从单一的替代逐步演变为组合替代。
  情景二:
  慧慧和几个同伴把许多椅子围成一个飞机场,旅游公司成立了。一会,添添拿着几个雪花片来购买团票,慧慧则用雪花片虚激接插成一个远,放置在椅子背上当方向盘,然后开着大家到全国各地去旅游、参观。最后添添建议去“长城”,于是大家齐力将所有的椅子交错摆放成弯弯曲曲的“长城”,当孩子们小心跨过一张张椅子时,孩子们似乎真的到达了长城的顶端,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现象分析:
  角色游戏要求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他们对物品的象征性想象水平就越高;生活经验越贫乏,他们对物品的象征性想象水平就越低。“乘飞机去长城”的游戏经验正是来自于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在主题开展中,孩子们通过“旅行去”中一系列学习性和自主性等活动,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认知经验,所以在角色游戏中,他们能信手拈来,将手中的椅子演变成飞机和长城,从而拓展了游戏的内容。
幼儿的以物代物的行为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材料的提供,提供材料时,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时,除了提供形象逼真的
玩具(如娃娃、家具、餐具等)外,还必须提供既利于象征性想象,又在外形上比较接近生活原型的物品,如悔慧雪花片、木珠、纱巾、积木等。到了中大班,可以增加多功能的多种形状的
镶嵌积木以及废旧材料,这样,幼儿不仅能组合替代物,还能自作替代物。其次,教师的指导应该是“参与”,而不是“干预”,更不是“包办”。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不断鼓励和强化幼儿的替代行为,从而使某些材料成为幼儿的替代物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和创造。读后反思: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让我对角色游戏中孩子的替代行为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由于角色游戏是一种反应生活经验的假象活动,所以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往往会对周围的物品产生假想,以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并从游戏的意义来看待实物,或以某种物品的表象来替代实物,使实物的游戏意义超出物品本身的意义,从而赋予了物品以象征性。幼儿在游戏中对物品的假想是多种多样的,最明显的表现是以物代物中的“一物多用”和把多种材料假想为一种物品。幼儿的以物代物的行为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材料的提供,提供材料时,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