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公用建筑产权归属

小区的公用建筑例如托儿所,地下室,物业公司私建的房屋等,这些产权是否归全体业产所有。

小区的公用建筑产权属于小区业主。

《物权法》第七十三条 “建筑区划内的场所归属建筑区划内的道路”,除城市公共道路外,属于业主共有。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城市公共绿地和个人绿地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蚂漏主共有。

第七十二条 业主对共有部分的权利义务

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得放弃权利和不履行义务。业主转让建筑物内的住宅、商品房时,转让共有权和共有管理权。



扩展资料:

小区公用建筑产权所有者的权利:

法律调整的角度看,建筑区划外的“业主”野物搜权利只能依据房地产所有权的一般规定;建筑区划内的“业主”权利需要专门的规则来确认和保护。众所周知,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紧张程度的加剧,以土地使用权共享颂历为基础的高层建筑或复合建筑越来越普遍。

在建筑区域(通常称为小区)内,许多业主在一个区域内形成了强大的公共社会关系。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有必要重新定位所有权的概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业主权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 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共有部分外,建筑区划内的以下部分,也应当认定为物权法第六章所称的共有部分: (一)建筑物的基础、承重结构、外墙、屋顶等基本结构部分,通道、楼梯、大堂等公共通行部分,消防、公共照明等附属设施、设备,避难层、设备层或者设备间等结构部分; (二)慧颂芹其他不属于业主专有部分樱岁,也不属于市政公用部分或者其他权利人的场所及设施等。 建筑区划内的土地,依法由业主共同前毕享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但属于业主专有的整栋建筑物的规划占地或者城镇公共道路、绿地占地除外。
一、产权归属纠纷的产生提出
新建小区中配建的社区办公用房到底属于谁,开发商的、小区业主的、还是政府的?这个问题在物权法实施后,的确有必要进行厘清与界定,否则会引发各方权利主体的纠纷与矛盾。
按照物权法第73条“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的规定,小区业主认为社区办公用房也应当属于业主共有,除此直接依据之外,还基于两方面理由:一方面,社区办公用房作为小区配建项目,开发商肯定把这部分投资摊入了售房建设成本,由全体业主买单,因而产权属于全体业主共有。另一方面,一些开发商还把社区办公用房作为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既然公摊了,其产权应该属于共有产权人,也就是全体业主。
而开发商会认为,通过招投标程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再投资建设,本着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配建的社区办公用房应该属于开发商。如果居委会要用,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征收或租赁方式取得使用权,其法律依据是民法基本原则和物权法第142条之规定。
从政府角度来看,社区办公用房一般是归各级政府所有,由社区居委会实际使用。这对一些老小区和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社区办公用房来说,是没有争议的,但对物权法实施后新建小区中配套建设的社区办公用房,则不能简单类推。
对于同一事项,看问题的角度和所得的结论差距如此之大,而且似乎都有法律、情理与事实层面的支撑,就更值得对此问题关注研究了!
二、产权归属纠纷的思考方式
产权归属纠纷的背后反映出了物权法实施后各方主体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张扬,同时也反映出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具体说,在社区办公用房归属问题上有三种思考方式:
一是“面积说”。主要依据社区办公用房的建筑面积是否进行了公摊进而确定其产权归属。这种界定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办公用房的产权归属问题:一则面积是否进行了公摊,内幕信息完全由开发商掌握,外界不易知晓;二则面积即使公摊了,社区办公用房也不能专属本小区业主,因为社区居委会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本小区居民,还包括不在本小区的其他居民。
二是“成本说”或“价格说”。主要依据社区办公用房的这部分投资是否进入住房销售价格而确定其产权归属。如投正老资摊入售房建设成本,其产权就属于小区业渣清或主共有;投资未摊入售房建设成本,其产权就属于开发商。将成本(或价格)作为确定产权归属的依据,这缺乏相应的法理基础与实践基础,因为成本(或价格)和所有权转移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开发商为了收回成本,会将其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全部计入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但摊入成本的东西并不一定按成本内容在销售时按比例出售给购买者。实践中,物价部门虽然进行价格核算,但在相关信息完全由开发商如伍掌控下,也很难具体测算出社区办公用房的这部分投资是多少、是否进入了住房销售价格,所以,成本说(或价格说)根本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三是“主物从物说”。 依据民法从物随主物原则,在买卖合同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主物所有权发生移转时,从物的所有权也当然转移。但社区办公用房虽是配套设施,但本身就与住宅一样是具有独立经济价值与使用价值,并非从物,其所有权的移转不能根据从物随主物原则来定。另一方面,小区范围内的一些配套设施(如通讯、人防等设施)即使作为从物,但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对此类配套设施也不能依据从物随主物原则来解决。所以,主物从物说只能解决小区范围内一部分配套设施的权属问题,而不是全部。
鉴于以上思考方式不能或不足以解决社区办公用房权属纠纷,只有另辟途径寻求更加妥当合法的解决方式。
三、产权归属纠纷的解决进路
任何悬置而充满争议的权利之争,都是亟待解决的争议纠纷,尤其是在私力救济难以达到解决纠纷、平息矛盾时,公力救济应当及时介入,更何况要求配建社区办公用房完全是政府行为,所以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介入解决。
一是介于法律层面的剖析。配建社区办公用房是否等同于物权法第73条规定的“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对这一规定的理解直接决定着产权是否属于小区业主。我们认为:配建社区办公用房和社区内的其他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关键区别在于,其不仅用于服务本小区居民,还包含外小区居民,不具有排他性。对这种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配建设施,显然不适合由小区业主独自占有,更应该属于政府。而且从物权法第70、72、73、74条整体规定看,小区范围内的公用设施并不都是属于业主共有的,其中一些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配套设施,如电力、通讯、人防设施和一些道路与绿化依法就属于国有。配建社区办公用房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应该和小区内一般的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区别开来,属于政府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