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京山的结婚风俗


在结婚之前,男方要派人到女方家求亲,得到女方家应允后,男方家要选定良辰吉日,并向女方家报告婚期。随后,男方向女方家送衣服、首饰、鱼肉、烟酒等结婚礼物,俗称“过礼”。婚期前一天,男女双方家庭得大薯和办筵席,宴请亲朋好友。当晚,男方家庭设宴时,要选九个未婚男青年陪新郎入席就餐,俗称陪“十弟兄”;女方家庭设婚宴时,也必须挑选九名未婚女青年陪新娘进餐,叫陪“十姊妹”。并且,“十弟兄”和“十姊妹”为最大,均坐各家的中堂一席,比舅父姑父的席位还要高。 结婚正日这天,男方派人或派车去女方家迎娶,一路吹吹打打,或彩车排排,即“迎亲”。有的地方新郎早上去迎亲,有的地方新郎先天晚上去新娘家。女婿去的时候,有打女婿的习惯,据说是越打越发。有的还把新郎的鞋袜、衣帽等脱掉要拿红包、香烟、糖果、手绢等物品来换取。新娘家见新郎等人来迎亲后,立即紧闭大门,不让人进,关的时间越长越好。在此期间,男方的财礼未到位的,必须就此机会补齐。男方迎亲的人要用爆竹一封接一封将门“轰开”,还有童男童女鸣锣开道、开数如盯门。无论如何,一般要等到正午十二时方才开门“发亲”。在新娘出嫁途中,遇到河或桥便不许走,应由新郎背着新娘过河或过桥,且多数是打着赤脚背着新橡橡娘跑,车或轿跟在后面追。新娘接到新郎家后,已准备好的香案红烛燃起,鸣炮奏乐,称为“迎花轿”。新娘在新郎家百米开外得下车或下轿,让新郎的父亲背进门放入“洞房”,戏称“爹爹背媳妇”。爹爹背媳妇时得化装打扮,戴上尖尖的绿帽子,披上写有“今天我值班”的红绶带;婆婆脖子上挎着一串醋瓶子,跟着爹爹帮忙。过去,新郎新娘须“拜堂”,现在不多见了,闹“洞房”、“喝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新郎新娘相互喝,而且新娘和爹爹必须喝。婚后第二天早上,新郎新娘要向父母亲敬茶,父母则要给新婚夫妇喜钱,叫做“丢茶钱”。接着摆桌请亲戚朋友喝茶、吃点心,又称“吃饼子”,新娘新郎抬着茶盒向亲友中的长辈敬茶,并送些鞋子、麻糖、毛巾之类的小礼物,喝茶人则要丢“传茶钱”。新婚第三天,新娘回娘家“筛茶”给父母亲喝,称之为“回门”。第九天又要回娘屋的“返九”,一个月后再到娘家“过满月”。
 结婚怪风俗,公爹背儿媳
  
  --------湖北京山一带“扒灰”婚俗
  
   五一期间,去了次湖北京山,感受了京山一带特有的荒诞婚俗,大家闹新人的目标不是新娘与新郎,而是公爹与儿媳,没新郎什么事儿了。
  
  
 让帆灶 
   刚听说这种婚俗,实让人费解,在北方,既便全国其他地方,公公也是不拘言笑,不能随便与儿媳说句话的,更不用说玩笑之类的话了。而京山带竟以扒灰为脚本来进行婚礼表演,不能不让人吃惊。
  
   扒灰之说古来有之,古时人婚配早,当公爹的一般四十来岁,公爹没了老伴的,儿子外出无音讯或是战死沙场的,公爹再续房也不易,儿媳也不充许随意改轿闭嫁,于是公爹与儿媳也就明里暗里作起夫妻,反正不碍着别人的事,别人也不反对,但议论总是少不了的。据说王安石扒灰比较出名,王是诗人,常在锅灰上写情诗与儿媳传情,一次外人来访,王安石赶紧用耙子把灰扒了,不让看出字来,后人不便直说这种不当关系,便用扒灰来指代了。
  
   京山的婚俗怪就怪在看点就在公爹与儿媳的胡闹上,且乐此不疲。京山的婚俗是上午十来点钟,男方迎亲的队伍出发,去女方家接亲,到女方家后要在女方家喝酒席,然后,在十二点之前接人往家回,根据路程长短不同,一般下午一两点到男方家。而在上午早有人把公爹捉来,戴上高高的红红或青青的辣椒帽子,用毛笔画上大花脸,八字胡,穿上戏装,一副老员外打扮,背上一个条副,上写“今天我值日”,或“今天老子值班”之类的话,脖子上挂着一个用硬纸板做的耙子,意为用来扒灰。更有甚者在帽子上写着“色狼”两字。而公婆则把头发打乱,然后扎成几个小辩子,用红墨在把两个脸颊抹红,作疯婆娘状,然后把两个醋瓶子用绳子连在一起,挂在脖子上,意为吃醋,还要戴上一副眼镜,一个镜片白色的,一个镜片黑的,意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上午打扮好后便不能卸下,不管是出来迎接客人亲友,还是到外边搬桌拿椅都要戴好行头,一直要到婚礼结束。当新人接回来时,离家有的还有一里多远便被人拦下,要公公把儿媳背到家,公公要打赤脚,前面背着,婆婆后面跟着,若公公实在背不动了,可是让公公的兄弟来替换,当然最后的主角还是公公。背到后还不算完,有司仪的就在司仪的主持下,没有司仪的就在众人的哄闹中要公公和儿媳作节目,喝交杯酒。总之就是要闹,三天无大小,把新郎晾一边,拿着公公与新娘取乐子。在这种近似变态的嘻闹中结束婚礼。
  
   现在人们的开心事很多,新鲜事也多,所以一般情况下婚礼不再会太吸引更多的人,除了来贺喜的,无关的人一般不会围观,而京山的则不一样了,周围的人家都出跑来看热闹,就为看公公背儿媳。问其当地人,似乎他们也不情愿自家那样做,但不背却是不行地,别人不答应,究其原因,无非是自己家都这样做了,也要看看别人的洋相才平衡,并且要想尽方法有闹得更有劲。听说曾有一家闹得过火,儿子看不下去了,对其父说,是你结婚还是我结婚,结果来吃酒的亲友一哄而散走了,婚礼冷了场。
  
   据说天门,应城与京山相连的一带也是这种风俗,以前就有,后来除四害给废除了,到七十年代末时又兴盛起来。在京山民俗方面倒没查出有什么来历,也有说是王安石当年曾在这里作官,倒是没经过考证。有懂行的朋友也可指点一二。以这一怪婚俗,仅个人观点是难以理解,不多做评价,也不宜从伦理道德上争论,必竟人家也流传了很长时间了,八十年代出生的京山地区的人,他们父母就有可能经历过这种婚礼,还是坦扮要尊重人家的风俗的,写出来的目的是能否考究出其历史典故来。
  
   本人当时没带相机,没亲自拍下记录,以下图片来自人文荆楚网,东湖论坛,若有不便之处,敬请与本人联系。
  
  

给公爹准备

腰挂耙子和香蕉(用来送给新娘的)

公爹送香蕉,新娘送俩馒头,公爹获扒灰证书

痛饮交杯酒

婆婆睁只眼闭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