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哪里有比较清静的寺庙

有大师就更好了
很烦 想静一静 如果寺庙不可以的话 那想清静去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太原也就崇善寺和白云寺了吧,但有时比较热闹,要清静的就得去更远的地方.
  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太原市上马街中部南侧,原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明初易为崇善寺。系三晋名刹,游览胜地。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晋王朱 (朱元璋的第3子)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差岳丈永平侯谢成奏请明太祖朱元璋钦准,在白马寺旧址上建筑(扩建)新寺,由右护卫指挥使袁弘任监修,至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竣工,历时8年,晋王题额“崇善寺”。

  崇善寺自创建以来,有其辉煌的岁月,也有其不幸的遭际。当它还是白马寺时,曾作过隋炀帝巡幸太原的行宫。建为崇善寺后,由于它的规模宏大,“俨若仙宫,不惟甲于太原,诚盖晋国第一之伟观”,且有晋王香火院的性质,在三晋诸佛寺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成为山西佛教事业的管理中心,被誉为“会城第一丛林”,声名显赫近500年。从寺内现存明代绘制的崇善寺平面图可知,明建崇善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往北,建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6座正殿。每个正殿两旁均配建左右对称的偏殿、画廊和方丈院,由南而北依次为东伽蓝殿、西伽蓝殿、罗汉殿、轮藏殿、东团殿、西团殿、东画廊、西画廊、东方丈院、西方丈院等。这些建筑各以一座正殿为主体,组成一个独立的庭院,各院之间分别以宫墙、山门、花圃和树木分割,自成体系。在6座主要院落的东西两侧,各建有9座禅院和僧舍,如会宗院、定义院、觉林院、洪济院、云集院、兴善院、慈圣院、常乐院、法林院、选佛场、梅檀林以及东西新院、厨院、茶寮、井亭等。寺的正门为排梁门,门前有影壁、花园,两侧为碾房、仓房等。在这庞大的建筑群中,最雄伟的是大雄宝殿,面宽9间,高约33米,四周围以白石栏杆,屋顶装饰螭首、承溜、海鱼,被誉为“玉佛殿”。大殿两旁无偏殿,仅筑两条半壁长廊,绘以佛传故事和经变故事壁画,更加突出了大殿的主体地位。这座庞大的群体建筑,平面布局之恢宏严谨、建筑规模之雄伟宏大、造型艺术之奇特精湛,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反映了兴建佛寺的那种“费竭财产,务存高广”,“层宇奢侈,博敞宏丽”的风气。遗憾的是,这座由无数民脂民膏堆积而成的建筑,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被一场大火所吞噬,仅存大悲殿一组建筑,即现在的崇善寺。1882年(清光绪八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倡议,在崇善寺的废墟上建起了一座规模巨大的文庙,使崇善寺一分为二。

  现存的崇善寺,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为原寺的1/46,有山门、钟楼、大悲殿、东西厢房和东小院等建筑。解放后得到政府的精心维护,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失去了昔日古刹的博大雄浑,但仍然展示了古刹的堂皇和富丽,保持着“三晋名刹”和山西佛教事业管理中心(省佛教协会会址)的地位,是佛教文化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宝库。无论是宏丽轩昂、舒展健美的木构建筑,还是造型奇特、比例匀称的密宗造像;无论是构图丰满、色彩绚丽的壁画摹本,还是从宋迄今的各种佛藏版本及各种雕刻,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印刷技术和宗教历史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崇善寺的山门,为无梁密檐式,绿琉璃瓦盖顶,面宽3间,辟3门,门额中书“大悲胜境”,左书“宗唐遗址”,右书“晋源神景”。门的左右两侧蹲卧一对铁狮,雄悍威猛。山门两侧有钟鼓楼。钟楼内大钟系1506年(明正德元年)所铸,高2米,外径1 8米,钟唇厚5厘米,名义重量为9999斤,实际已超万斤,为的是避讳皇帝“万岁”的“万”字。

  进入山门,迎面是大悲殿,两旁为厢房。院内古树森然,环境清幽。院中有檀式、鼎式、塔式香炉。大悲殿是现存崇善寺的主体建筑,矗立在宽厚的台基上。殿前有平旷的“凸”字形月台,殿身面宽7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出檐深远,黄绿琉璃瓦剪边,通高近20米。周围檐柱均向内倾斜。檐棋分上下两层,上部重昂五踩,下部单翘重昂七踩。屋顶侧脊琉璃吻兽成列,形象逼真。有趣的是两只鸱吻背上斜插一剑。传说东海有鸱鱼,以尾激浪降雨,可灭火。中国木构建筑易燃,故按鸱鱼形象制成吻兽置于屋上,以求避火。因怕鸱鱼“擅离职守”,故用剑穿背以镇之。大殿前檐中悬“大悲殿”金字匾额,门上悬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的“琅函宝相”匾额,门旁挂一副“千手千钵千华子,大悲大智大愿王”对联。整个大殿雄伟而沉稳,虽经600余年的风雨,但除在明成化、正德、嘉靖以及清初进行局部修葺外,未曾大修过。梁〖FJF〗枋〖FJJ〗、屋顶、 扇、板门等均系明初原物,是太原市现存典型的明代木构建筑。
  白云寺

  白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它在我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
  白云寺,初名净业庵,建于明初。明崇祯十三年(1640)向东扩展,称清凉寺。清初又新建、修缮而成禅宗南岳派临济宗的道场。因寺前常有白云飘飞,故易名“白云寺”。又因寺在太原南向,俗名南十方院,是太原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寺依山筑砌,座北向南,分上下两院。上院以中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构成三重院的“十”字形建筑规制。依次有楼道、山门、钟鼓楼、献殿、大雄宝殿及二层三面围楼24间。各院两侧各有配殿,供枷蓝、关羽、达摩及观音、地藏菩萨。在横轴线上,左有方丈院,右有客堂院。西侧另辟观音堂,自成格局。院中林荫蔽天,清凉爽人。院内辟曲尺围廊、蹬道、月门等,可南北穿行,东西贯通。大殿五楹,悬山式九檩结构,内有释迦牟尼和韦驮的明代脱纱坐像,四周有经柜,珍藏数千册佛经。另有石碑、铁钟、供器等珍贵的宗教文物。
  寺的东南悬崖下,另有下院,是多套四合院硬山式瓦房组成的僧人住宅,环境清幽隽秀,现改为南城区肿瘤医院。另在寺的东南山坡建有墓区,有墓塔数十座,遗迹犹存。 白云寺冬无严寒夏无炎热,达官贵人、文人学士登临游览者络绎不绝。明末傅山先生常在此游乐住宿,有《续建净业禅院碑记》、《天泽润公碑》、《茶毗羊记》碣及许多词赋传世。白云寺四周古木环抱,浓荫四蔽,景色幽邃。游人到此,时而木鱼声声,时而梵音悦耳,仿佛置身于佛国世界。它和北向的双塔永祚寺,南向的狄仁杰故里、唐槐园,构成太原市区东南的一条旅游线路,是太原市民踏青、避暑、秋游、赏雪的理想去处。
不还有个晋安寺!在建设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