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文化知识 青海人的风俗有哪些

今天给各位分享青海文化小知识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青海人的风俗有哪些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青海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唐、宋属吐蕃;元朝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朝属朵甘都司等;清朝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之始。

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海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

青海有旧、中、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众多的宗教建筑群,历代的文物古迹,动物岩画和宗教岩画,悠扬的民歌“花儿”,奔放的藏族歌舞。

抒情优美的土族民间舞蹈《安昭》、《纳顿》;民间佛教绘塑“热贡艺术”,藏族卷轴画“唐卡艺术”,酥油花艺术;独具特色的民间刺绣。

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作为名族地域的曲种之一。

花儿又名少年,产于甘肃临夏,并流行于甘、青、宁、新等地区,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兴词句,多以情歌为主,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

居住在这里的汉、藏、回、土、撒拉等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可以说,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儿”、漫“少年”的金嗓子。

青海农民唱起“花儿”,村里的张秀花、王富贵们就会泪水涟涟。花儿对青海人来说像每天的饮食一样普通。

燃灯节:藏历1419年十月二十五日,一代宗师宗喀巴在甘丹寺圆寂。后来,每年这一天,整个藏族地区每家每户都点灯纪念这位伟大的佛教领袖。

土族波波会:土族的重要节日,每年的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举办以祈福为目的的跳神活动。

青海特色美食有手抓肉、烤串、尕面片、焜锅馍馍、羊肉汤、拉条、干板鱼、羊肠面、牛肉干等。

青海人民在饮品上喜爱茶叶和青稞酒。甜点三宝有酿皮、酸奶、甜醅。

扩展资料:

青海的风景名胜:

青海已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旅游区,旅游设施日渐配套,可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多种有效旅游措施。

省内以古墓群,古寺庙,古岩画,古城堡为特征的名胜古迹众多。汉,藏,回,蒙古,土,哈萨克,撒拉等

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青海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繁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海

青海人的风俗有哪些

青海人的风俗:

1、青海葬礼

青海汉族,葬礼是人逝世以后,由家庭成员及亲友对逝世者举行哀悼和安葬的一系列民间礼俗活动。根据青海人家实实在在的葬礼为准!葬礼也为河湟汉族相同,又保持了古老丧俗。

在青海汉族葬礼习俗中,此项事务的前后分:居丧、报丧、讣告、入殓、戴孝、请亡、守灵、吊唁、验孝、转经、送亡、起灵、安葬等仪式。

2、婚礼

举行婚礼的这一天一大早,新郎同主持婚礼的人带着迎亲队伍,备上高头大马,带上彩礼,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抱着大酒坛子。坛子颈上系着一条洁白的哈达,还挂着用红丝绳套着的一大块扁平的方形水胶。

这块水胶象征着新郎和新娘的爱情,如同这水胶贴合的一样,永世相亲相爱。其他人,有的抬着整羊,有的拿着哈达等,来到女家。女家的主人和亲友,远远看到迎亲的马队,便在蒙古包前的草地上打着锣鼓、吹起海螺,欢迎迎亲人。

迎亲人离蒙古包几十步外下马,新郎向新娘父母各敬献一条哈达,接着向兄弟姐妹献哈达。父母接过礼物的时候,要对新郎和新娘致以崇高的祝福。

3、民间小调

青海汉族民间小调是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民间俗称很多﹐如小曲﹑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

扩展资料:

青海人的婚礼风俗的特点:

1、临时灶台

在婚宴上,各路的亲戚朋友都会来观礼,到时的人会很多,只在自己的灶上做饭烧茶的话根本应付不过来,一般都会搭个临时的灶台,用来煮茶,煮肉汤,做一些简单的煮食来待客。这些在宾客来之前都会准备好。

2、敬酒

等到宾客坐定之后,家里的人就会轮番上来敬酒,而青海人敬酒必需是双手端着一个碟子,上盛4-8个小酒杯。客人喝酒时,先用手指沾头杯中酒向空中点三下,这是古代少数民族先民的习惯意思是:天地人,然后再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3、礼钱

在婚礼上,所有的宾客都不是空手而来,大家都会带上给新人的礼钱,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把自己家人要给的礼钱放在红包里然后交给账房。

4、账房

也就是婚礼上收钱的人,这个人不能是娘家人也不能是婆家人,要是两家人都信赖的长辈才可以,通常账房会把所有来宾的礼钱记在一个红帐本上,写上搭礼人的名字和礼钱的金额,红纸黑字,清清楚楚。

5、炕上的席桌

在来婚宴的宾客里,落席的位置也是不同的,所有宾客里的长辈都会坐在炕上的,上面摆着席桌,每上一道菜都是先上到这里,以示对长辈的尊敬。

6、全盘

婚宴上给娘家人的头道菜叫“全盘”,也就是凉菜拼盘。里面是凉拌三丝,外面用黄瓜,胡萝卜、五花肉、午餐肉等掩盖着,上边再以鸡蛋和香菜点缀。这道菜也是又说道的:今后生活中遇到的事五花八门,但是不论如何大家以后就是一家人了,要和睦。

7、抬针线

在娘家人离开这时要做的事叫“抬针线”。一方面是拜托婆家人以后好好对待自己的女儿;另一方面是向在座各位展现新娘的嫁妆。

第一个要抬的是婚宴的主厨,要给主厨挂红,然后敬酒,目的是感谢大厨做的菜,不要怠慢了客人们。第二个抬针线的,就是媒人,虽然现在都是自由婚姻,但是还是会象征性的邀请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充当这个角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海葬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海蒙古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海汉族民间小调

青海有什么文化

1、柳湾文化:柳湾文化早期墓葬中的陶器和装饰品较多,晚期墓葬中生产工具大量增加,表明当时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晚期墓葬中,主人往往是男性,多侧身直肢;女性紧靠男性,多侧身屈肢,这表明柳湾文化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2、彩陶盆:1973年秋,在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了一件内壁绘有舞蹈图案的彩陶盆。这件彩陶的舞蹈图案花纹极其精美,堪称青海古代文化的珍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盆高12.7厘米,口径28.5厘米;舞蹈花纹图案共3组,每组5人。

3、青铜时代的文化:我国在夏朝时进入青铜时代,跨越商朝、西周,截止于春秋,延续了1600年左右。青海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址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是相当于夏、商时期的卡约文化,和相当于西周时期的诺木洪文化。卡约文化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的湟水流域及黄南、海南、海北等地区。迄今为止,已发现遗址1000余处,出土文物异常丰富,除大量陶器之外,还有石制、骨制的生产工具。诺木洪文化主要分布在海西的柴达木盆地。出土文物除毛织品残物及铜刀、铜斧等铜器外;还发现了翻地用的骨耜,收割用的石刀,以及定居的房屋和牧畜圈栏。表明当时的人们在冶铜、毛纺织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关于青海文化小知识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