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侍坐章》的艺术特点?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节选自《论语•先进篇》.全文虽不长,但可分三个段落.第一段写孔子问志.孔子的问话说得很委婉,态度是平易亲切的,说明了孔子教育方法是循循善诱的启发,使学生能够各尽其言.下面第二段写学生们的述志.子路首先发言,而且大言其治理国家的能耐,表现得不谦虚,所以“夫子哂之”.“哂”是微笑,“哂之”略带贬义,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路骄傲态度的不满.第二个发言的是冉求,他说自己如管理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三年可使民富足,但礼乐教化上自己能力不足,话说得很谦虚.其实,他本人有治理能力,孔子说他“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论语•公冶长》).第三个发言的是公西华.公西华在孔子弟手中有外交才能,孔子说他“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论语•公冶长》).他的发言也带有外交家的色彩,他说自己并不是就有能力,但愿在干中学,可以在祭祀和会盟时当个司仪.曾点的发言在四人中最具特色,文章也作为重点加以记写.先写他“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并不直接回答老师的问话.再写他在孔子的劝诱下,说出了自己的志向,也确与众不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肆弊.”这似乎与治国安邦无关,但孔子却大有感慨地表示赞同:“吾与点也.”第三段写孔子评说各人的志向.孔于的评说是在子路、冉有、公西华离开后在曾晰再三请求下才说出来的,这很符合孔子大教育家的身份,对学生的评价是应该慎之又慎的.孔子首先肯定三人所言是各言其志,是可以的,应该的,接着对三人所言都作了评说.对子路有批评,但所批评的仅是他“其言不让”的讲话态度,而对其治国的志向从下面看还是肯定的.《论语•公冶长篇》中孔子曾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治其赋,指管理兵役、军政工作).”可见孔子对子路的军政才能是肯定的,只是治国要以礼,而子路本人“不让”,于“礼”略有欠缺(孔子曾说子路对礼义“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对于冉求、公西华所言,孔子皆予肯定,特别赞扬了他们既治国且重礼义的态度.三人所言都是治国以礼的事,那为什么孔子对曾晰所言又特别地予以慨叹和肯定呢?孔子一生忙忙碌碌地周游列国以求实施自己治理天下的主张,这主张就是以礼治国,普施教化,但是,却终于一无所成,于晚年回到鲁国,从事教育学生的工作.四人言志都是对于孔子理想的实施,但其中曾点所言非直言其志,而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礼乐教化大施后万民同乐的美好和平景象.孔子不仅对曾点所言内容,而且对他形象化的语言本身也表示赞赏,以为深得己心,而这种教化大施的景象孔子知道虽追求至今也难以实现,所以在曾点言后,他“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既赞同点的意见,又慨叹其难以实现.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章以问志、言志和评志表现了孔子以礼乐键雹蔽教化治国的政治主张,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这篇文章的艺术特点有三:一是围绕“言志”的稿州中心进行记述,集中表达孔子治国以礼的主题,结构紧密,中心突出,作为语录体的文章,实难能可贵.二是人物描写生动细致,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孔子与四位弟子的性格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是语录体的特点),各人所言,如孔子的师道尊严和善于教人,子路的直言不让,冉求的谦逊谨慎,公西华的善于辞令以及曾点的委婉和言之有文都言如其人,但同时也描写了各人的动作行态,也都栩栩如生地反映了各人的不同性格.特别是曾点鼓瑟的几个动作,恰切地表现了人物悠然洒脱和胸有成竹的神态,生动至极.三是人物语言运用生动而灵活.如孔子的话一般都平平道出,体现了与学生坐而论道的长者形象,但文章最后一段“评志”连用几个反诘句,一气连接而发,气势磅礴,极具说服力,反映了孔子也有善于雄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