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的译文的全部翻译有吗?


论语·学而的译文及原文:

1、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做坦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3、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孔子说:“君子,不庄重握胡晌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

曾子曰段锋:“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扩展资料: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学而》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

儒家主要关注人际关系,认为人际关系的根本在于家庭内部,首先是子女对父母的孝,其次是弟对兄的尊重。立本与生道的关系是复杂的理论问题。有子在这里只是将孝悌看作“本”,而将仁德视为“道”。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参考资料:论语·学而篇-百度百科


论语学而共16则,以下是全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之后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翻译】: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9.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李祥陆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哪顷学习过了。”

  10.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11.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翻译】: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12.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翻译】: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3.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大小事情都由此出发。有行不通的时候,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4.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翻译】: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15.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宴凯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6.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扩展资料:

注释:

  1.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第一种               意义上的“弟子”。 

  2. 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            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 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          自己的人。 

  4. 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6. 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能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自己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有子说:“能够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好触犯上层,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老轮。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对自己多次反省,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心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侍哗信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拥有几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家,要谨慎处事而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开支而又爱护下属,役使百姓不误农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做事要谨慎,诚实可信,要广泛的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芦缺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尊重学习贤人,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算数,讲究诚信。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诗》,《书》,《礼》,《乐》等,我一定说他是等于已经学习过了的。”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中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的就不稳固。应该亲近忠信的人,不要和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的对待去世的人,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就会使与民众的德行日趋忠厚老实。”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一定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是他自己求得的呢?还是这个国家的人主动给他的呢?” 子贡说:“老师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态度,才使得人家主动地把政事告诉他,夫子这种求得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看他的志向;父亲死后,看他的行为做事;若是他对父亲坚持的正确道路长期没有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顺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其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不论大事小事都按这个办法去做,有的时候是行不通的。为了和谐而去和谐,不用礼来节制它,也是不可行的。”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信约要符合于义,这样的理论才能去实践;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避免耻辱;不失去亲戚朋友的人,也就可以尊敬和效法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机敏干练,说话小心谨慎,向着正确的人学习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而能够不谄媚,富有而能够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 孔子说:“这种人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还能够快乐,富有而又有礼的人。”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这个意思的说法吧?” 孔子说:“赐呀!我已经可以开始和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过去你能够指导未来。”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担心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被人办事是不是友含虚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在温习就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好燃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老陵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现实‘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酒后落叶的。”

子贡问到:“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扰和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者李春?"首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