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庭教育知识 学前班家园共育小知识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幼儿园家庭教育小知识,学前班家园共育小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大班家园共育小知识

1.幼儿园家园共育内容

一、民主、和谐不可少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性格发展作用是巨大的。

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

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不关心孩子。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有健康性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家长无论如何也要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二、尊重孩子是基石孩子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家长要慢慢学会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常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万不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能因为孩子小,认为随意斥责或辱骂孩子无关紧要。

更不要嘲弄、讽刺孩子。

2.幼儿园家园共育都有什么内容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

我们把家长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孩子身上,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影响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同时,使家长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与用心。通过孩子的表现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并逐渐内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

一、存在问题(1)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有抵触情绪,易使老师、家长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

(2)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忽视对幼儿进行做人教育。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家长认为对孩子只有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亲朋好友聚会时好让孩子有展露才艺的机会,为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生活中一味的迁就孩子、保护孩子,必然导致幼儿片面地发展。

也可能是性格执拗孤僻。许多家长不能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质量取决于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等因素,未来社会情商重于智商。

(3)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贴到“家长园地”里,或者教师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不给予家长更多思考的时间,更没有留给家长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结果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极度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重视特长教育的培养,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

不少家长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就是通过一些社会上开办的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对孩子进行体育舞蹈、或琴棋书画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于是不管孩子兴趣如何,一味地奔忙于幼儿园、家庭和培训中心之间,盲目地参加各种兴趣班,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二、交流方式: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就要经常沟通,那么,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就成了父母们必做的功课。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家长工作经验,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沟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

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但要注意不宜作长时间的交谈,老师要顾及其他孩子和父母,只有在班内的孩子全被接走时,此时是最佳沟通时机,你可以跟老师较详细地交谈。

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2)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老师会认为这种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也喜欢和这种家长沟通。

想一想我们只照看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手忙脚乱,更何况老师要天天看护那么多的孩子呢!所以平时在跟老师沟通时,家长应更多的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了解老师的需求,积极配合她们的工作。即使真的老师这次做错了,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认可老师的工作,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这样老师会感到她以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没有付之东流,会对自己这次的疏忽深感歉疚。

(3)通过书信或网络邮箱与老师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当家长希望老师听取自己的意见时,尽量用书信或网络邮箱的形式委婉的提出,既不耽误时间也不伤老师的面子。

首先要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看法是正确的。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有道理时,老师是能够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并积极采取行动的。

这种方式也很适用于对孩子所在幼儿园提意见或建议时,能直接把一些当面不好说的话写出来,如果你的意见比较中肯和实际,我想幼儿园会采纳的。(4)感情投资,获得老师好感,把孩子平日在家爱听的磁带带到幼儿园,或者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儿歌等给老师作为教材,这样的家园互动会让小朋友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打印一些网上的育儿资料和老师一起交流,尽量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作业。

这样老师非常感动,觉得家长是在用心支持自己的工作,有了这些感情投资,老师也很愿意和家长真诚地交流孩子的点滴。同时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回避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但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老师也会针对孩子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我觉得老师和父母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的环。

3.幼儿园家园共育都有什么内容该怎么写

我们班的家园联系栏共设置了5个栏目,周计划(主要是请家长全面的了解一周的教学内容、目标)、我学会了(向家长公布宝宝所学的具体内容,如儿歌,歌曲等,并请家长协助老师在家给宝宝复习)、家长课堂(结合幼儿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的育儿知识)、通知栏(是我们老师向家长传达班级近期安排,活动及一些温馨小贴示)。为了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请家长协助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因教学需要,老师有时会请孩子带一些家里的废旧物品材料到幼儿园来,孩子小说不清楚,请家长多看看通知栏及黑板通知。

2、积极关注“我学会了”,经常和孩子一起复习幼儿的教学内容,及每周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和习惯养成,从而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同步。

4.如何做好大班幼儿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一、研究背景、意义:

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对幼儿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同、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和教学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等原因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幼小衔接,一直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以上几点看,幼儿园阶段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而家园的共同配合是幼小衔接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而目前幼小衔接因为成绩而走样,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成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家园共育就成了需要我们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从而使其心理、智力等各方面发展更稳定。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家园共育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2、探索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方法,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

三、研究内容:

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调整

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合作的方式

四、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

a、了解目前班级家长对小学的认识以及对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

b、搜集有关幼小衔接家园合作的理论资料及实践成功案例

2、研究开展阶段:、

a、开展家园讨论,纠正思想观念,重新认识幼小衔接工作

b、通过各类活动逐渐探索家园协作、配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式、方法

c、将合理的方式方法推广应用,研究长期效果

3、研究总结阶段

整理研究资料,汇总研究成果,小结研究方法

五、研究成果及形式

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5.如何让大班家长配合做好家园共育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随着《纲要》的贯彻和落实,家园共育已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成为幼教改革和发展的一大趋势。那么,怎样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重视、关心和积极配合参与幼儿园教育呢?怎样才能科学地用“家长”这个幼儿教育的“活的资源”呢?几年来我们在新《纲要》精神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其教养水平,家园携手,共育幼儿健康成长。

实践证明,我们在课程的建构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特别是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工作中我觉得如果观念不彻底转变,不仅会继续制约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幼儿园整体教育工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而转变家长工作的唯一途径就是用《纲要》的新理念引领我们反思过去的工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第一,在工作中我园教师做到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

建立健全班级的家长工作制度,每学期制定家长工作计划,学期末将家长工作列入总结、评价、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第二,把家长和我们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

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第三,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我们教师能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

二、交流、沟通中,成为真诚的理解者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

环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如在期初的家长会上,我们以“怎样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主题与家长进行了座谈,让每一位家长都谈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对于给孩子创设一个优美的物质环境相当重视,而对孩子心理环境的创设却是一无所知或处于无意识状态;有些家长将环境片面的理解为环保;有些家长知道良好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发展有极大益处,却不知从何入手,尤其是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有个别家长,相当关注幼教方面的新动态,经常阅读有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有了一些根据专家理论操作的实践。

在家长的畅所欲言和交流后,我们将家长有意识和无意识在生活和家庭中对幼儿所做的点滴实践进行了理论上的提升和归类,并且对个别言传身教、值得推广的做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家长纷纷感叹:“真没想到,我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会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家长们各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实践,让家长体验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强了教育的信心,又让家长对环境的创设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进一步认识了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甚至社会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

三、互动、参与中,成为积极的响应者有了家园间的沟通和理解,家长们开始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的实施。每个家庭与幼儿都积极参与主题环境的布置。

家长们帮助孩子搜集信息。他们或去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查询,或参观访问,或亲身实践。

如在“海底总动员”主题活动中,由刚开始时介绍各自收集有关的书籍、玩具、光盘等到后来制作展示墙和海底动物面具,孩子们对海底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海洋动物话题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种类、有的涉及它们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繁殖方式、有的关注它们的形态、有的还初涉了海底动物的历史,主题活动的***是我们举办的“亲子活动”,孩子们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海底动物,在自己的努力及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完成了面具的制作,面具的背后是孩子们乐不可支的笑脸。

四、新课程实施中,成为积极的合作者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与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园共育是我们的目标,我园在实施新课程中把家长作为课程的建构者之一,在新课程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把主题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通过家园联系窗的方式呈现在家长面前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家长也不了解这些东西到底要来干什么,只觉得老师好烦,每天不是要这就是要那,一开始还给你敷衍一下,时间略长,就索性不理你了,有的更是当你的面对你说:“你们怎么什么都要,不会自己准。

6.家园共育工作都有哪些内容

家园共育工作内容有: 1、召开“入托幼儿家长恳谈会”;定期召开幼儿家长会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目标,在学期开始,由行政领导主持召开“新生幼儿家长恳谈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历史、办园目标、办园宗旨、课程、师资以及需要家园配合事宜;两周后由班组长主持召开家长会。

2、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每学期举行两次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表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加家长和幼儿园沟通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3、开展家长——教师岗位一日体验活动。每学期各班组织2~3名幼儿家长,到幼儿园做义工,亲身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体验幼儿的一日生活,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使其能更好的监督和支持幼儿园工作。

4、亲子活动或主题活动。幼儿园举行亲子活动,要求家长和幼儿共读一本书;共看一场电影;共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共做一件玩具;共讲一个故事;共做一个游戏;共做亲子装等活动,密切家园关系。

扩展资料相关规定: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贴到“家长园地”里,或者教师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不给予家长更多思考的时间;更没有留给家长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结果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极度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重视特长教育的培养,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少家长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就是通过一些社会上开办的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对孩子进行体育、舞蹈、或琴棋书画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长。

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大部分都应该听过一句话: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更像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所以大家要重视家庭教育,下面是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1

第一、育德

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德的目标至少应该让孩子学会懂礼貌,有较强的责任心(包括诚实)和爱心。

懂礼貌必须从小教会孩子主动在特定情况下说“你好、谢谢和对不起”;责任心就是要让孩子养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和习惯;爱心则包括爱己(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和爱人(宽容、尊重、互助)。

第二、育能

能力的目标一般应该包括学习能力、独立能力(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和交往能力。在家庭里,我们的父母和亲人们不应该过分的溺爱我们的孩子,要学会让我们的孩子主动地承担责任,独立自主的处理问题,这种能力包括自己的谋生能力,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过分的依赖自己的家庭。

育能不是让家长们过分的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是孩子心灵的港湾,但不是孩子躲避责任,懒惰的天堂。

第三,育体

育体指的是家庭教育需要帮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教导自己的孩子热爱上体育运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的很多行为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孩子

所以,我们的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现在很多年轻家长都喜欢刷手机,这些对我们孩子的影响十分大。因此,我们的家长在休息时间里一定要带着自己的孩子多出去运动,培养体育爱好,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所以说,各位家长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给予自己的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2

一、文明礼貌教育

即教育孩子言语、行为讲究谦虚恭敬。文明礼貌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对孩子的礼貌教育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保证家庭幸福的需要,更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庭礼貌教育的内容包括:

(1)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待人要诚恳、谦虚,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2)教孩子学会文明语言。

(3)培养孩子具有磊落大方的行为举止。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从现在抓起。家长应从思想、道德、情操、气质上都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榜样。

二、公共道德教育

简称“公德”或称“社会道德”。指社会全体公民公认和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人们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对社会风气有广泛、持久、深刻的影响。

其内容包括:遵守公共秩序、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相互尊重、讲究卫生、保护文物、爱护公共设施、救死扶伤、反对环境污染等。我国宪法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的共同义务。

对孩子的公德教育要从小抓起,逐渐养成他们讲究公共道德的习惯。家长对子女进行公德教育应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入手。

三、品德教育

广义的品德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即道德教育。包括政治品质、法制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狭义的品德教育是指道德品质的教育,即把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观念和行为规范转化为孩子思想意识、态度和行为的教育。

家庭品德教育偏重于后者,一般是指在处理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人与人、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准则教育。

其主要内容有团结友爱、诚实、勇敢、遵守纪律、文明礼貌、勤劳节俭等优良品德。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榜样的作用,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训练他们的道德行为。

四、诚实教育

教育儿童老老实实,不弄虚作假。它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对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有重大意义。其内容包括:

(1)对祖国、对人民忠心耿耿。

(2)对待师长、同学和朋友赤诚相见,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3)对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图虚名。

(4)作风上,言行一致,讲真话,不弄虚作假,不欺骗说谎,有了错误,大胆承认,不文过饰非。

(5)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其基本途径是:

(1)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注意观察了解孩子,对其不诚实行为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鼓励他们知错改错。如果孩子说了谎,家长应先找出说谎的原因后,再进行教育,切忌简单粗暴。

五、友爱教育

指家长教育孩子对家庭成员和同辈伙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它有助于儿童保持人际间的良好关系,正确处理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其主要内容有:

(1)启发同情心,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和行为。

(3)培养互相谦让、尊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4)养成礼貌待人,友好相处的习惯。

六、同情心

指对他人的需要、欲求和愿望的理解,对他人的困难或不幸的同情和怜悯。它是人道主义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它可限制利己动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家长要通过具体事例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1)反对那种对人无情、以至残忍的态度。

(2)要培养孩子救死扶伤、救人危难、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人道主义精神。

(3)要孩子做到对有生理缺陷和呆傻的人不讥笑、不捉弄、不欺侮。

(4)教育孩子爱护小动物,帮助有困难的人,对自己的同学和同胞应该关心爱护、宽厚相待,即使对犯了错误的人,也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帮助他们重新进取。

七、纪律教育

指遵守集体规则的教育。遵守纪律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也是任何活动取得成效的保证。纪律教育对孩子的社会化、人格的.成熟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其基本方法有:

(1)讲清各项规则、制度、秩序的要求及遵守纪律、完成任务的意义,提高孩子的认识,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2)培养孩子的自制力,锻炼其意志品质。

(3)为孩子作出榜样。

(4)配合学校教育,要求孩子遵守学校各种纪律。

八、艰苦朴素教育

指进行吃苦耐劳,克勤克俭,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关方面的教育。艰苦朴素是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德。在家庭中,其重点在于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孩子克勤克俭的习惯。

具体表现在:学习上能注意珍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个人生活上,朴素大方,不追求奢侈,不乱花零用钱等。家长自己要做孩子的表率,并从子女小时抓起,从小事抓起。

九、勇敢教育

指教育孩子有勇气、有胆量去克服外界的艰难险阻和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情绪。只有勇敢的人,才有为了正当的利益不怕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家长应鼓励孩子勇于探索和创新、主动承担重任。要帮助孩子认清真正的勇敢不是鲁莽,鲁莽只是一种不问情由、不顾后果、不辨是非的盲目行动。

应引导他们选择真正勇敢的行为模式。运用正面鼓励与强化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例如,害怕当众发言的,要多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并加以鼓励。在经常表扬的同时,应不断提出勇敢行为的新要求。

十、集体主义教育

指培养孩子先人后己或先公后私,一切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关心、爱护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思想,这是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有助于儿童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其主要途径是: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培养孩子对集体的喜爱。

(2)鼓励表扬关心集体的良好行为,培养集体责任感。

(3)教育孩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懂得团结就是力量。

(4)教育孩子遵守集体纪律,维护集体荣誉。

十一、爱国主义教育

即教育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因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保卫者,而且也是进行理想教育和其他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其基本内容是教育孩子热爱祖国和人民,为祖国的独立自由、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而献身。其途径是:

(1)爱祖国不是抽象的,教育孩子从身边爱起,即把爱祖国与爱家庭、爱家乡、爱学校、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联系起来。

(2)要正确介绍我国国情,激发孩子发奋学习,为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作准备。

(3)从小抓起,把爱祖国的思想渗透到孩子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

十二、人生观

指对人生的意义、目的、价值及人生道路的基本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幸福观、生死观、音乐观、荣辱观和恋爱观等。它对于人的生活道路和人生方向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其形成决定于各人的生活环境、文化素养、社会实践等因素,并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正确的人生观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为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家庭教育对孩子人生观的培养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十二、幸福观

指对幸福的基本看法或态度,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产生的一种肯定的情感体验。

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幸福观。正确的幸福观反对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的基础上,提倡以劳动创造为本质,以集体事业为核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吃苦耐劳、为人类解放而奋斗视为最大的幸福。

家长要教育子女把个人的幸福与理想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处理苦与乐的矛盾,并鼓励孩子通过劳动获得幸福。

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3

五个“要”

①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②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③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

④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

⑤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五个“不要”

①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

做总结喜欢的事;

②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

③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④不要生活上凡是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⑤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

现代家长应有的家教理念:一、培养理智讲理的孩子。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

⑴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⑵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⑶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已知的惩罚;⑷规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启发的作用。

培养成功学习的孩子。

在今天这个应试的学习环境里,我们很难对课业成绩不在乎。

但是,孩子在这环境里的压力很大,我们要尽量体谅他们。不要对孩子希望太高,更不要自己没有现实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尽量让你的期望合理化。

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可能的目标,孩子可能会根本放弃了。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成对孩子的建议。尽量不要把孩子和别人比。

鼓励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而不是只要考试成绩好就可以了,要鼓励他马上用到学过的知识,让他知道学这些知识对生活是有用的,而不是为了考高分才学。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孩子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学前班家园共育小知识

1.幼儿家园共育请你关注的内容

我们班的家园联系栏共设置了5个栏目,周计划(主要是请家长全面的了解一周的教学内容、目标)、我学会了(向家长公布宝宝所学的具体内容,如儿歌,歌曲等,并请家长协助老师在家给宝宝复习)、家长课堂(结合幼儿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的育儿知识)、通知栏(是我们老师向家长传达班级近期安排,活动及一些温馨小贴示)。

为了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请家长协助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因教学需要,老师有时会请孩子带一些家里的废旧物品材料到幼儿园来,孩子小说不清楚,请家长多看看通知栏及黑板通知。2、积极关注“我学会了”,经常和孩子一起复习幼儿的教学内容,及每周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和习惯养成,从而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同步。

2.幼儿园老师怎样与家长家园共育

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决定了两者必须相互合作、紧密配合。

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方式上相互合作,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反之,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甚至起到反作用。可实际生活中,有一部分家长在家园共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误区,导致了不良的教育效果。

那么,作为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呢?针对这一问题,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第一,家长要不断学习育儿知识,掌握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建议家长朋友们在工作之余牺牲一点娱乐、聚会时间,一是学学一些幼教文章,了解一些新的幼教理念,了解现在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怎样做才和老师配合好,共同教育好孩子。

二是通过阅读刊物或网上的家教文章,与同事朋友交流一下育儿心得等等方式,来学习一些家教知识,提高自身的育儿素质。第二,家长要通过孩子的表征和讲述了解幼儿园的情况。

家长要尊重并倾听孩子一天在幼儿园里看见、听见和所做的事情,欣赏孩子在幼儿园学的歌曲、故事、舞蹈以及手工、图画作品等。有些孩子在家里喜欢模仿老师,让其他家人来当小朋友做操、做游戏等,这时家长一定要配合孩子,满足他的这种表现欲,这样一是能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二是家长也能从中来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和孩子的幼儿园生活。

第三,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只要时间允许家长朋友们就要按时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以此来了解幼儿园的性质、课程设置、目标等。

并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及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情况,同时也培养了亲子情感。也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不足,有针对性的与老师配合,给孩子以帮助和教育。

第四,家长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早在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为了孩子的发展,当家长在幼儿园的公告栏上看到,要求您做出配合时,比如,配合幼儿园收集废旧物品、与孩子一起观察、记录、查找资料、有特长的家长主动的到幼儿园进行帮教活动等等。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这样扩大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教育活动。第五,家长要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

虽然在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处于主导地位,但家长也不能一味地消极被动地听从,家长在家里针对的只是一个孩子,而老师面对的一个班级的所有孩子,所以家长要经常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和老师取得联系,比如家园联系本就是沟通的渠道,家长的反馈可以及时写在上面,以便老师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家长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优缺点、个性特征以及在家的表现,与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第六,家长的教育观点应与教师一致。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一些素质教育,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有一部分家长不检点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世斤斤计较;不孝敬老人,甚至直接对孩子说“你爷爷奶奶不好,你姥娘姥爷才好呢!”还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受委屈,不让与别的小朋友玩;也不让孩子接受熟人给的零食;有的家长看到自家孩子在幼儿园受一点小委屈,就教给孩子说“他要是打你,你就打他”这样一句让家长出气话,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形成不会忍让的性格。

这些家长的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是背道而驰的,会使幼儿园的教育大打折扣。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朋友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的不良行为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家长朋友们只要在孩子的教育目标上与老师达成共识,不断学习科学育儿方法,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主动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就会与老师携手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全面、和谐的发展。

3.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亿万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幼儿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应放在首位。

而目前,经调查表明,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不少家长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上小学后才是教育的开始。 2、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3、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等等,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转变教养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亲子观、成才观等),只有这样家园在教育上才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还应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使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内容、原则和方法,提高科学育儿水平。我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利用家长学校:由老师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或由园长、专家给家长授课,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家长的实际情况举办不同层次的小型讲座,分别授课,并将讲课与讨论相结合。

(2)采用“家长教育家长”的方法:由幼儿园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请在该方面教育有方的家长摆观点、谈经验、作骨干发言,进行传经,让家长相互交谈、相互启发、取得共识。(3)开展丰富多采的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家家乐亲子游戏活动”、“水果品尝会”、“庆六一游园活动”等。

(4)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家长园地、家教杂志、广播等进行宣传幼儿期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教育孩子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更新家长教养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二、通过阶段性的开放日活动,促进家园共育工作。开放日是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从而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方式,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园内的表现,双方相互商讨、沟通,取得共识,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由于孩子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动态渐进的过程,因此这种沟通要经常性、连续性、双向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开放日活动。(一)小班阶段: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工作 1、家访:保教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对每家每户的幼儿进行家访工作,了解不同孩子在家的生活表现、成长过程、个性发展情况等,让家长填写幼儿调查问答卷,和孩子们认识、交流、做游戏成为朋友等。

2、召开新生家长会:由家长带幼儿一起来园,认识幼儿园各方面的环境,和保教人员再次接触,做游戏、玩大型玩具、和家长做亲子游戏等,为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同时,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概况、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家园共育,为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及物质准备,以此缩短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老师与孩子的距离,也缩短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3、开放半日活动: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适应情况、学习生活情况,真实在再现孩子的发展水平,幼儿在进园2个月的适应期后,开放半日活动。

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参与观摩老师是如何组织孩子做游戏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将集体教育活动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在幼儿家长面前,使家长看以了孩子在园的生活,了解到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发展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活动之后,安排时间让保教人员与家长座谈、交流、探讨,然后每个家庭填写一份《家长参与半日活动的记录表》,最后让家长给幼儿园留下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家园共育。

(二)中班阶段:进一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这个儿童小社会中的种种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看清孩子在园的优、缺点和个性特点,从而有助于对自己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例:我园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发挥家长这一重要资源的作用,请各行各业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特长的家长到幼儿园来当“老师”,担任医生、导游、照相师、点心店的厨师、汽车驾驶员、交警、农贸市场、百货超市的营业员等等,请他们进课堂,给孩子们讲述表演,使幼儿感到新鲜,增强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与感受。

针对农村幼儿园条件差的特点,发扬勤俭办园的优良传统,家长和幼儿、老师一起制作游戏材料,一起开展游戏,教师积极指导,并在引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从家长处获得有关的教育物质资源以及其它方面的支持,同时也使家长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等。通过家长的参与,提高了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家园共育,共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三)大班阶段: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生活,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方法及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及时做好入小学前的准备工作。结合日常教学内容,举行“幼小衔接”系列活动。

1、召开大班幼儿家长会:请小学低段教师来园给家长授课,《幼儿入小学前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等,观看录像,相互交流。2、家长。

4.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亿万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幼儿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应放在首位。

而目前,经调查表明,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不少家长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上小学后才是教育的开始。 2、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3、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等等,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转变教养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亲子观、成才观等),只有这样家园在教育上才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还应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使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内容、原则和方法,提高科学育儿水平。我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利用家长学校:由老师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或由园长、专家给家长授课,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家长的实际情况举办不同层次的小型讲座,分别授课,并将讲课与讨论相结合。

(2)采用“家长教育家长”的方法:由幼儿园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请在该方面教育有方的家长摆观点、谈经验、作骨干发言,进行传经,让家长相互交谈、相互启发、取得共识。(3)开展丰富多采的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家家乐亲子游戏活动”、“水果品尝会”、“庆六一游园活动”等。

(4)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家长园地、家教杂志、广播等进行宣传幼儿期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教育孩子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更新家长教养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二、通过阶段性的开放日活动,促进家园共育工作。开放日是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从而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方式,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园内的表现,双方相互商讨、沟通,取得共识,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由于孩子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动态渐进的过程,因此这种沟通要经常性、连续性、双向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开放日活动。(一)小班阶段: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工作 1、家访:保教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对每家每户的幼儿进行家访工作,了解不同孩子在家的生活表现、成长过程、个性发展情况等,让家长填写幼儿调查问答卷,和孩子们认识、交流、做游戏成为朋友等。

2、召开新生家长会:由家长带幼儿一起来园,认识幼儿园各方面的环境,和保教人员再次接触,做游戏、玩大型玩具、和家长做亲子游戏等,为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同时,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概况、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家园共育,为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及物质准备,以此缩短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老师与孩子的距离,也缩短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3、开放半日活动: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适应情况、学习生活情况,真实在再现孩子的发展水平,幼儿在进园2个月的适应期后,开放半日活动。

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参与观摩老师是如何组织孩子做游戏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将集体教育活动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在幼儿家长面前,使家长看以了孩子在园的生活,了解到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发展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活动之后,安排时间让保教人员与家长座谈、交流、探讨,然后每个家庭填写一份《家长参与半日活动的记录表》,最后让家长给幼儿园留下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家园共育。

(二)中班阶段:进一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这个儿童小社会中的种种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看清孩子在园的优、缺点和个性特点,从而有助于对自己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例:我园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发挥家长这一重要资源的作用,请各行各业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特长的家长到幼儿园来当“老师”,担任医生、导游、照相师、点心店的厨师、汽车驾驶员、交警、农贸市场、百货超市的营业员等等,请他们进课堂,给孩子们讲述表演,使幼儿感到新鲜,增强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与感受。

针对农村幼儿园条件差的特点,发扬勤俭办园的优良传统,家长和幼儿、老师一起制作游戏材料,一起开展游戏,教师积极指导,并在引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从家长处获得有关的教育物质资源以及其它方面的支持,同时也使家长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等。通过家长的参与,提高了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家园共育,共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三)大班阶段: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生活,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方法及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及时做好入小学前的准备工作。结合日常教学内容,举行“幼小衔接”系列活动。

1、召开大班幼儿家长会:请小学低段教师来园给家长授课,《幼儿入小学前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等,观看录像,相互交流。2、家长。

5.如何做好大班幼儿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一、研究背景、意义: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对幼儿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同、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和教学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等原因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幼小衔接,一直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以上几点看,幼儿园阶段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而家园的共同配合是幼小衔接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而目前幼小衔接因为成绩而走样,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成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家园共育就成了需要我们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从而使其心理、智力等各方面发展更稳定。二、研究目标:1、通过家园共育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2、探索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方法,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三、研究内容: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调整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合作的方式四、研究步骤1、研究准备阶段:a、了解目前班级家长对小学的认识以及对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b、搜集有关幼小衔接家园合作的理论资料及实践成功案例2、研究开展阶段:、a、开展家园讨论,纠正思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7393531想观念,重新认识幼小衔接工作b、通过各类活动逐渐探索家园协作、配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式、方法c、将合理的方式方法推广应用,研究长期效果3、研究总结阶段整理研究资料,汇总研究成果,小结研究方法五、研究成果及形式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6.如何做好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

原发布者:精品教育

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上传者伍昆山《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并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完成教育任务,提高教育质量,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现家园共育,协同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往的幼儿园家长工作形式很多,一般都通过家访、家长会、接送孩子的短暂交谈、家园联系、家长学校等,向家长通报幼儿园的工作计划、要求,宣传科学保育和教育幼儿的知识、经验,使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性质、日常生活及幼儿在园的表现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却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幼儿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而教师面对的又是具有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让每一个家长了解幼儿园,参与幼儿园的工作和让幼儿园发现家长的需求,从而进行指导,促进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已经成为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只有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方法开展家长工作,才能使家园双方形成教育合力,更好的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幼儿成长。一、从细处入手,取得家长信任,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关键。取得家长对幼儿园、对教师的信任,是做好家长工作重要的一环

好了,关于幼儿园家庭教育小知识和学前班家园共育小知识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