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明理学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佛偈反应的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
应该是陆王心学吧
字面意思菩提原本就旅余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这来自一个佛教典故 神秀和慧能原本在同一个寺中修行,后来方丈要选择接替他的人,就把这两个人叫来,让他们各作一首偈子(就是佛教里的诗)。
神秀做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你所说的正是后来慧能的偈子。显然慧能的领悟比神秀高了一层,因为菩提树和明镜台本身也是凡尘俗物,以此自比说明还没有彻底的超脱,而慧能的偈子可以表现出他对佛角教义更深的领悟。方丈也打算把位置传给慧能。但这个事情后来被神秀知道后就迫害慧能,迫使他逃到南方。于是两个人开创拆梁滚了“南宗”和“北宗”,也就是所谓的“顿宗”(认为顿悟得道)和“渐宗”(认为渐悟得道)从此中国佛教两大派系就产生了。不过从影响来看慧能更深远些。
‘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所以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他认为渣宏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仿梁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言自性风光,但是

是否真达到最高境界,未必/如慧能大师自己所说的:

熟则熟矣,犹欠筛也/
........................................
但是,就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是未达卖大配传付禅宗衣钵的造诣,不要忘记我们上面所列举的情形,因为“本来无一物”的情况,正如雪月中指梅花的境界,虽然清冷而美妙,到底是空寂孤寒的一面,毫无生机存在。

程朱理学,格物致理,在外物求理,这更符合理学的观点。
反映的是陆王心学 强调心外无物 是主观唯心主义
个人觉得是心学
心学强调“心外无物”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