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体育学院都有什么专业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都有什么专业
学院设有社会体育和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和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与教学论、体育专业.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于2001年7月建院。 2006年原吉林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心整合划归到体育学院,整合后的体育学院分为体育专业教学和公共体育教学两大部分。主要承担本学院体育专业教学和全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学校群众体育活动、高水平运搏野动队训练和竞赛、学生健康体质检测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学院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本着专家办学的思想,几年来引进了一批体育教育专家,形成了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师资力量
现有教授23名,副教授61名,讲师91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名,袁雷院长被教育部聘为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从事专业体育教学的教师30人,其中教授8 人,副教授 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在读博士 6 人,具有硕士学位的 16人。学院设有社会体育、体育教基答喊育、运动训练3个本科专业和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与教学论3个硕士点。建院至今,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在体育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同时,有2篇入选雅典奥运会、奥林举局匹克体育科学大会,有3篇入选第2届学校体育国际会议。还主持、承担国家、部委、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可支配研究经费39万元,出版专著5部,教材8部。
从事公共体育教学的教师156人,其中教授 13人,副教授 47人,在读博士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7人。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
二、研究生招生招生专业简介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1、学科简介

该学科以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体育改革发展要求,能够独立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学科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教学与研究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2005年11月份,本学科成功申办了国家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研基地。其运动心理学科教师也多次为国家射箭队和网球队队员进行理论讲授和实践指导。目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项目和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

2、研究方向

本专业共设四个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奥林匹克文化研究、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和体育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3、主要课程设置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设有:体育社会学理论、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进展、教育基础理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专题和体育经济专题戚培讲座。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1、学科简介

该学科(专业)以培养运动人体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相关学科的师资、科研人员以及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等其他相关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学科具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国内一流的运动解剖实验室,运动员脑神经的研究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另外,学科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突出,曾为吉林省滑雪队、短道速滑队和部分国家队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升仔行并在国内外赛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研究方向

本专业共设有四个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环境与运动技术分析、运动疲劳机理与消除疲劳的方法与手段研究、大众体育健身医务监督的研究和体适能研究。

3、主要课程设置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设有:运动解剖学原理、运动医学原理与应用、运动康复原理与应用、运动生理学原理与应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等。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1、学科简介

体育教育训练学以培养从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全民健身工作的教练员、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社会指导员等体育高级人才为目标。该学科师资队伍力量十分雄厚,其中宋继新教授是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体育战略委员会委员、省管社会科学专家、省级主讲教授;薛继升教授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常委;杨明和于立强教授是国家体育总局学术骨干和冰雪项目学科带头人。该学科教学、科研吵哗成果丰硕,曾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1项,拥有8门省级优秀课程,形成了竞技与教育相结合的学科群,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体育产业领域的人才,为省和国家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研究方向

本专业共有四个研究方向:竞技教育理论与实践、冰雪运动理论与实践、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和大众健身理论与实践。

3、主要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基础课设置有体育教育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专业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方法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康复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管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等。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1、学科简介

该学科以培养从事武术教学训练和民族传统养生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教练员、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体育管理人员等复合型体育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该学科办学理念超前,特色突出。教学、训练和科研成果丰硕,其竞教结合、德技双修、的思想对深化国家高水平竞技运动改革,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在学院“育人夺标”办学思想指引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研究方向

本专业共有两个研究方向:武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民族传统养生理论与实践。

3、主要课程设置

教育基础理论、学校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原理、运动生理学原理及应用、运动心理学、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武术格斗及养生理论等。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于2001年7月建院。2006年原吉林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心整合划归到体育学院,整合后的体育学院分为体育专业教学和公共体育教学两大部分。主要承担本学院体育专业教学和全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学校群众体育活动、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和竞赛、学生健康体质检测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学院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斗桐消本着专家办学的思想,几年来引进了一批体育教育专家,形成了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从事专业体育教学的教师30人,其中教授8 人,副教授 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在读博士 6 人,具有硕士学位的 16人。学院设有社会体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3个本科专业和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与教学论3个硕士点。建院至今,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在体育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同时,有2篇入选雅典奥运会、奥林匹克体育科学大会,有3篇入选第2届学校体育国际会议。还主持、承担国家、部委、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可支配研究经费39万元,出版专著5部,教材8部。 从事公共体育教学的教师156人,其中教授 13人,副教授 47人,在读博士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7人。 学院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人人受益的办学理念,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理念,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在完善教学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体育课程的设置,开发了选项分层式体育课程和俱乐部式体育课程,在两种课程体系内开设多种项目的选修课,并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开设了滑冰、季节课 ,给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较好的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体育运动需求。为适应教学需要,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先后编写了相应的教学大纲以及《体育与健康》、《体育》、《野外生存》、《新编体育与健康》等4本教材。 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发展。目前,公共体育课教师以主持人空知身份负责的科轮备研课题25项,其中国家级重点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64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1篇。 学院为学生开创了多层次、多项目的群众体育活动的新模式,并将每年的体育活动安排制作成精美的挂历、台历下发到院系和学生寝室,便于学生及时参与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学院重视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现有多项高水平运动队和运动员,在国内外体育竞技赛场上不断取得佳绩。张淑晶同学获得巴黎女子马拉松世界锦标赛第12名、雅典奥运会女子马拉松比赛第12名、四大洲马拉松女子组冠军;韩玉成同学获得2004年世界50公里竞走排名第12名、获得多哈亚运会20竞走金牌;徐丹同学获得2003年意大利世界杯射击总决赛男子50米冠军;何影同学获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团体射箭银牌。2006年我校乒乓球队在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专业组男子团体第8名,并获得男子双打铜牌。在吉林省内的各项竞技比赛中,吉林大学保持着整体优势。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同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多所高校保持着良好的交流,经常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来我校担任客座教授或讲学、交流。 学院将进一步发挥优势,统筹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扩大办学空间,在保持本科生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将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建成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特色突出、管理科学、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就俩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