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目标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管理者有何启示?


一、主要观点:

①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路径—目标”是指有效的领导者既要帮助下属充分理解工作目标,又要指明实现目标所应遵循的路径。

②根据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的行为被下属接受的程度,取决于下属是将这种行为视为获得当前满足的源泉,还是作为未来满足的手段。

③四种领导行为:

a、指导型领导。让下属指导他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以及他们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与具体指导;

b、支持亮坦型领导。支持型领导十分友善,表现出对下属的关怀;

c、参与型领导。参与型领导与下属共同磋商,并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他们的建议;

d、成就导向型领导。成就导向型领导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并期望下属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④路径—目标理论的两个情景变量:

a、环境因素: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和工作群体

b、下属的个人特点:控制点、经验和直觉能力。控制点是指个体对环境变化影响自身行为者键并的认知程度,包括内向控制点和外向控制点。

二、路径—目标理论对管理者的启示

领导行为类型应结合环境因素和下属个人特点进行选择,具体表现为:

①相对于具有高度结构化和安排完好的任务来说,当任务不明或压力过大时,宜采用指导型领导方式;

②当下属执行结构化任务时,采用支持型领导方式,可提高员工绩效和满意度;

③若下属知觉能力强或经验丰富,则不宜采用指导型领导;

④组织中的正式权力关系越明确、越层级化,领导者越应表现出支持性行为,降低指导性行为;

⑤对于内向性控制点的下属,采用指导型风格可使其比较满意;

⑥当任务结构不清时,成就导向型领导将会提高下属的努力水平,从而达到高绩效的预期。

扩展资料

基本原理:

路径—目标理论是权变理论的一种,由多伦多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最先提出,后来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教授特伦斯·米切尔(Terence R. Mitchell)也参与了这一理首迹论的完善和补充。目前已经成为当今最受人们关注的领导观点之一。

“目标-途径理论”同以前的各种领导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立足于部下,而不是立足于领导者。在豪斯眼里,领导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发挥部下的作用。

而要发挥部下的作用,就得帮助部下设定目标,把握目标的价值,支持并帮助部下实现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提高部下的能力,使部下得到满足。

这样,就形成了这一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一是领导方式必须是部下乐于接受的方式,只有能够给部下带来利益和满足的方式,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

二是领导方式必须具有激励性,激励的基本思路是以绩效为依据,同时以对部下的帮助和支持来促成绩效。也就是说,领导者要能够指明部下的工作方向,还要帮助部下排除实现目标的障碍,使其能够顺利达到目标,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尽量使职工需要得到满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径-目标理论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罗伯特·豪斯把期望理论和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途径—目标”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效率是以能激励下级达成组织目标,并在其工作中使下级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领导者的责任和作用就在于改善下级的心理状态,激励他们去完成工作任务或对工作感到满意,帮助下级达到目标。为此就要向下级讲清工作任务;承认并刺激下级对奖励的要求;奖励达到目的的成就;支持下级为实现目标所作的努力;厅态为其完成任务扫清障碍;增加下级获得个人满意感的机会等。领导者的这种作用越大,对下级的激励程度越高,就越能帮助下级达到目标。
这个理论的核心是:领导者影响着介于行为与目标之间的途径。领导者是通过规定职位与任务角色,清除实现业绩的障碍,在设置目标方面谋取群体成员的支援,促进群体的内聚力和协作力,李伏毕增加满足实现个人业绩的机会,减轻压力和外界的控制,使期望目标明确化,以及采取哪芹另外一些满足人们期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