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方言与天津方言

我是徐州人,我看电视上,感觉天津话的发音和徐州很相似,为什么会这样呢?徐州和天津隔那么远
你查一下天津方言的由来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蚌埠方言----天津话的根源

天津话,中国北方方言中的一种,流行于天津及其周边地区。天津地区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各处天津话仍有些许区别。一般认为,天津话以南开区的语音最为纯正,南开区相当于旧城里地区(也就是天津仅有的四条正南正北马路:东马路,南马路西马路和北马路所围起来的地区)以及附近的南市地区和娘娘宫(中国最北的一座妈祖庙)附近地区。

中国人类学家李世瑜,在比较了天津话与周边方言的特点后,认为天津话是一个孤立的方言岛,提出了“天津方言岛”学说。即天津链樱谨话不是由周边的方言演变而成,而是被周边相似方言包围的,像一个孤岛一样的独立的方言区。

天津话的起源目前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天津话是土著方言,是由静海话在声调发生演变之后而逐步形成的;另一说法从民间传说出发,不少天津人都听老人讲祖上在山西洪洞大槐树村,而根据有关资料,也确实发现天津许多早期人物籍贯是山西,因此山西移民的记载,使得一些人相信天津话来自山西;第三种说法认为天津人是“燕王扫北”时从江苏安徽移来的,因此天津话的来源于苏、皖。根据目前从历史及语音等角度考证,第三种说法最为可信。

“燕王扫北”即明成祖朱棣在登基之前被封为燕王,被明太祖朱元璋派往北京、天津一带戍边。同时他也带去了不少家乡及附近的人——包括大量安徽人和苏北人等——戍边屯垦。后来朱棣夺取帝位,亲赐天津这个地名,在此筑城设卫,即天津卫。至此,天津成为真正的城市,并且从安徽及苏北来的军人是最大的群体。他们的家眷、亲属等也随他们迁入天津。这样,他们占据了当地的上层地位,其使用的江淮方言也成为强势语言。而天津卫内其他地区的人较少,所以形成北京音与静海音包围天津方言岛的态势。

到了清朝,天津改为州,后来改为府。天津在清代也是淮军的大本营。天津同北京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且天津还是离京城最近的大都市,不少官员、贵族等在此做官或修宅。因此,宫廷用语开始影响天津话。此时,天津话开始同北京话进行了双向影响。天津话与北京话出现了大量相同的词汇与读音。而从清朝晚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很多曲艺形式,包括京剧、相声、京韵大鼓等都经历大发展,不少艺术家在京津两地演出,其中不乏名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京话与天津话的相互影响。如“捅漏子”的“漏子”,原本是北京话;而“糟改”原本是天津话,但在京津两地都有使用。

到了现代,尤其是随着推广普通话的进行,天津话已经开始靠近普通话,一些词语只在老人的口中能听到,年轻人很少使用。

发音特点
中国人类学家李世瑜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天津话与以宿州为中心的江颂禅淮平原地区棚基的方言最为接近,并认为,天津话脱胎于此。
蚌埠、凤阳一带方言只与天津话的阴平(一声)都读低平调,其他的音调都与天津话有差距,特别天津话是没有入声字,而蚌埠、凤阳的方言都保存了许多入声字。而宿州地区的方言则与天津话非常接近,李世瑜用天津话与当地人对话中,当地人甚至没能认出李世瑜是外地人,可见其接近程度。
周恩来是淮安人,他虽然在天津工作学习生活过,但他后来为人熟知的口音并不是那时候形成的,而是他的家乡话。这样,他的口音为什么听起来很像天津话就不难理解了。
不一样的,我在徐州住过一阵子销虚。很多不同可以听明白,但是说不像。例如可以,徐州话迹饥 叫管,不亏州燃可以=不管 等等 仔细听 很多不一样的
我有个同学是上冬枣庄人 离徐州特别近 她第一次在宿舍和腊仿里给家里打电话时 我们都呆了 问她怎么这么快就会说天津话了 其实是他们的方言和天津话很像 她自己却不觉得像 不过仔细听局悉听也是觉得有些不一样的唤纤
这是语系的事,安徽方言就有点天津味
对了!最近天津电视台有个电视剧,好多都说的跟天津话似的,那是不是徐州的啊?